首页>要闻 要闻
漂洋过海来看你 这些“洋大夫”有啥绝技?
新华社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龚雯、何欣荣)走进从苏州驶向上海虹桥火车站的高铁,萨瑞艾开启了日常的工作:赶往位于上海的外资医疗机构和睦家医疗,去看已经和她约好时间的病人。
她从比利时到中国13年了,在中国拿到行医许可证后当全科医生已有11年,服务于多个年龄层的健康需求,包括儿童感冒、成人肠胃不适等。“和一个中国医生一样,守护人们的健康。”萨瑞艾说,她最大的感受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发展这样快”。她对中国医疗市场很看好,也决定在上海诞下即将出生的孩子。
据悉,外国医师在国内行医必须要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除了入职申请书,还需提交外国行医执照、学位证书、健康证明、聘用单位证明以及协议书等。
在萨瑞艾看来,外国医生愿意来中国并留下来,一方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如宫颈癌疫苗、抗癌药等加速审批上市,改变了过去医生“无药可施”的境遇;另一方面是居民就医观念转变,除了大部分外国居民因文化、教育等生活习惯找外国医生看病,不少中国居民因对医疗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提升,也成了外资医疗机构的“常客”。
“20年前来和睦家看病的99%是外国人,而现在有60%是中国人。”谈起这个数据,和睦家医疗创始人、CEO李碧菁(Roberta Lipson)深有感触,和睦家如今共有130多名外籍医生,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犹如一个小联合国,足以体现中国医疗服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仅是和睦家,对于2015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第一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来说,伴随着二孩政策的实行,妇科专科医疗服务在中国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机遇前所未有。
“今年3月份,医院实现了盈亏平衡,比原来预计的五年时间快了一半左右。”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董事长范煜说,永远幸不打广告,主要靠患者口碑传播,通过每月举行说明会或咨询会的做法,向患者阐述医院的诊疗理念。目前医院每天接待病人120个到150个。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优化多元办医格局,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亚洲一流的健康城市;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提出,促进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争取国外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在本市先行定点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前景,将吸引更多“洋大夫”带着先进的国际医疗服务进入中国。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服务贸易、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是两个重要的展区。据悉,在上海自贸区,距离上海永远幸不远的另一家外资医疗机构上海阿特蒙医院,预计在今年年内开业。德国阿特蒙集团和日本永远幸医疗集团已签约报名2019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上海 中国 医疗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越南中南部发生翻船事故致一名中国公民死亡
孟加拉国指派军队维持大选秩序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