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博物馆身份裂变 文创用品晋身网红
大英博物馆进驻天猫涨粉无数;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引领“月饼文创”潮流……似乎让艺术爱好者又多了一个关注收藏艺术品的新门类,也让人思考,艺术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与存在价值。
同场竞技 节日营销最见功力
传统节日的节点营销,是博物馆类文创最喜欢的“蹭热点”时机。
去年跟随一个爆款H5进入人们视线的“故宫食品”,去年推出与稻香村合作的“掬水月在手”和“肉松蛋黄小螃蟹月饼”,以及一系列经过改良的清代宫廷“食疗”方子、宫廷糕点,已a经成为刷屏网红。这种传统节日的营销,堪称竞技场,最见功力。有博物馆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显然,今年的竞争对手更多了。
“现在人们比以前更能接受带有趣味性的文化衍生品创作,我们跟艺术家合作时,脑洞也敢开得更大一些。不过,同一时间各种脑洞创意都很厉害,所以数量上,我们也不敢一下比以往增加太多。毕竟我们不像故宫有那么强大的IP。”广东某博物馆负责人私下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此表示,“但我们的确乐见这种状况,因为这说明人们更接受有文化味的节日礼品,对生活品质的审美门槛也提高了,总体上当然是好事。”
身份裂变
不仅做“网红”,还要做“生活美学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文博界的文创尝试,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和尝试。例如文博界老大,就开始创建一系列“宫”字头的分身,让故宫文创逐渐有了更多细分功能的载体,将“文创潮流”“美学教育”等不同角色,显现得更清晰。
例如“故宫食品”是各种养生膳方和品牌合作,通过“吃货”们的口腹之欲和口耳相传,唤醒传统文化的基因;而现在除了已有“网红大V”——“故宫淘宝”之外,又加设天猫旗舰店,在突出位置上打着“紫禁城生活美学”的旗号,将故宫收藏演绎成更多适应现代生活的美器美物。千里江山图桌垫、清明上河图纸镇、手绘青绿山水茶盏……就连一本手账日记本,也用上了仿点翠工艺、仿金漆工艺、仿珐琅工艺、仿剔红工艺等故宫藏品艺术精粹,就连不同颜色和图案,也会标注上源自皇帝所用不同的朝服、衮服和团补等等典故。不少网友表示,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买的不是一盏杯一把壶,也不仅仅是一本本子,而是一份份赏心悦目又有知识含量的“学习资料”。
在文博界老大的带领下,各大博物馆都不遗余力地在挖掘文创的“生活美学指南”功能。
上海博物馆在去年就曾大胆引进“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当时的周边文创热卖至脱销,销售额超过300万元。也许这也大大促使了大英博物馆下定决心,在中国开售其周边文创产品。今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进驻天猫,短短几天就涨粉6万,说明中国人对艺术衍生品的审美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急切和多元化的。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今年9月1日来到广州时,对记者表示,“融古开新”是博物馆提升服务能级的一大关键。用现代的人们生活需求去创新博物馆产品,才会受到更多人的真爱,成为真的“网红”。
以往,博物馆一直以“研究、典藏、展示、教育”为主要方式,而随着文创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少珍贵艺术资源,可以通过渗入生活的方式,转化为日常生活所见所用。当博物馆文创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生活常态时,也许就是文博收藏资源对文化传承的最新奉献。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文创 网红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