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透视中国经济:“外资撤离论”靠谱吗?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进行时,环境复杂多变,围绕着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众说纷纭。为廓清迷雾,中新网推出“透视中国经济”系列报道,梳理当下中国经济脉络走向,透视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透视中国经济:“外资撤离论”靠谱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5日电 题:透视中国经济:“外资撤离论”靠谱吗?
记者 吴涛 邱宇
今年以来,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调整引发关注,“外资撤离论”再次成为一些人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那么,这一论调到底靠谱吗?不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市场再现“外资撤离论”
今年1月,日本日东电工公司拟转让苏州工厂股权;4月,韩国三星深圳工厂整体裁撤;7月,日本欧姆龙公司宣布苏州工厂永久停工停产。
看到一些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工厂关停,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外资撤离”的论调。
“撤资确实存在,没必要否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桑百川告诉中新网记者,但也要看到,很多撤资的企业是处在价值链低端、缺乏竞争力或是有污染性的,中国已经不再欢迎这类企业。
例如,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苏州工厂的产品并非市场主流的新型固态硬盘,而是日薄西山的磁头驱动传统硬盘。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希捷关闭的也不仅是苏州一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达到14%。
还有一些外商因势而变,调整企业布局,并非真正离开中国市场。比如日本欧姆龙公司,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该公司一边关闭苏州工厂,一边投资10亿日元扩大上海工厂规模。由此可见,关闭并不等于撤离,欧姆龙只是换了一个方向。
在桑百川看来,仅用一句“外资撤离”简单概括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是错误的,是在抹黑外商在中国的营商环境,甚至蓄意造成恐慌。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越来越多
实际上,类似论调几乎年年都有,但实践证明,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
一组数据就可以证明。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922家,同比增长95.1%;实际使用外资6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记者注意到,2.9%的数字相比1-8月份的2.3%不降反增,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越来越多,“外资撤离论”怎么会站得住脚?
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47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其整体水平处在至少十年来的历史低位。但中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增长6%,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外商投资含金量越来越高
在外资规模扩大的同时,外商对中国投资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据商务部数据,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8%,占比达22.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7.5%、72.8%和64.1%。
以深圳为例,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跨国公司积极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截至2018年6月底,列入《财富》历年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已有219家赴深圳投资项目。
另外,汽车行业巨头福特汽车10月24日宣布,将福特中国全面升级成为独立业务单元。中国市场将与北美市场并列成为福特公司的核心市场。
“现状是,劳动密集型、低端价值链企业离开了,技术密集型、高端价值链企业进来了。这正是高质量使用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桑百川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也表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高的企业等,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方向。

外资不撤反增背后:外商的账算得很清楚
众多外资企业不仅没有撤离中国,反而在不断释放投资中国市场的积极信号。
今年7月,美国车企特斯拉瞄准了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宣布在上海投资设厂,预计将达到年产50万辆的产能水平。同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建设化学品生产基地。
9月,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表示,计划出资100亿美元在广东建设大型独资石化项目。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贵金属服务商贺利氏南京工厂正式启用,总投资1.2亿美元。
10月,西门子医疗上海实验室诊断新工厂举行奠基典礼,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就在不久前,宝马集团宣布新增对华投资30亿欧元。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4%的会员企业计划在2018年扩大在中国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的最高;约60%的会员企业视中国为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对于这份报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称,这说明,大部分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继续看好中国市场,认可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对中国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为何会对在中国的投资如此积极?
“外商非常看重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更多的是尚未被挖掘的潜在市场,是没有变成现实的市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消费升级正持续推进,消费越高级,产品的差异化就越大,就越需要多个国家合作完成,这也给外资带来了机会。
白明强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吸引外资的因素之一。“我们不仅去产能,还在补短板,既要自主研发,又要引入技术和资本等外部资源。外商带来真金白银的技术,才能在中国市场抓住机会。”

未来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将更多在营商环境
对于有长远目光的外商来看,他们更看重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在白明看来,未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多体现在营商环境上,而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带来的政策优惠。
“外商更期待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因为他们也担心,今天专门开小灶,万一明天不开了怎么办?”白明说,外商希望有公平的市场环境,这样的市场无论对中国企业还是外商来说,都更靠得住。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商重大项目落地的措施,即深化“放管服”改革,外资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大力保护知识产权。
不难看出,中国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在持续改善。“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外商不会看不到的,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潜力市场。”桑百川说,中国在不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削减负面清单,无论在是投资品上还是在消费品上,都给予了外资更多的市场机会。
中国也在不断放宽外资的市场准入。近日宝马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斥资36亿欧元增持华晨宝马25%的股份,从现在的50%增至75%。华晨宝马成为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第一个打破50:50合资股比的企业。
实际上,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涉及多个领域。10月2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表示,前三季度中国工业通信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明确汽车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时间表,实现一般制造业全面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电信开放政策推广至所有自贸区。
“种种迹象表明,近两年来,外商更加敢于在中国投资、敢于加大研发力度,未来将延续这一趋势,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桑百川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外资撤离论”靠谱吗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