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唤醒沉睡的文物
山西已有80余家民营企业及个人报名参与出资修缮、认领认养古建筑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各地也有了一些新尝试:在山西,文保古建有了领养人;在广州,老街区通过微改造有了新模样……文物保护利用,既要开脑洞、敢创新;又要守底线、讲原则。今起,本版推出“文物保护利用”系列报道,呈现各地探索的故事,关注那些曾经沉睡的文物,如何“活”了起来、“火”了下去。
——编 者
杨旭亮在其认领的凹里村关帝庙内
创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杨旭亮早就想“整”点事情了。
这个土生土长的山西省长治市郊区人,20岁就外出闯荡,办过车展、卖过文具、捣腾过瓦斯抽取设备。今年,他36岁,终于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干点什么?杨旭亮心里有把算盘,那就是开个展览馆,展示他多年来收藏的老酒、老醋。“碰到‘有些岁数’的老酒、老醋,我就想买下来收藏。”杨旭亮说,“开展览馆一方面,可以和收藏爱好者共同交流、互通有无;另一方面,也能让社会群众接触这些老物件,了解传统酿酒文化、酿醋文化。”
想法虽好,可第一件事就难住了杨旭亮:展览馆在哪开。他在长治市区租了个门面,但是面积太小无法办展,所以就“一直没有碰到个合适的地方”。直到今年,在一个晋商交流会上,有人给他支招:“可以去认领一个文保单位,能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基础上做展览。”
杨旭亮愣住了:“认领文物保护单位是什么‘套路’?”
长期以来,我国文物保护根据文保单位级别、珍贵程度来投入,级别高、珍贵程度高、亟待保护的文物会“分到大块蛋糕”,保护经费到位也比较及时。但到了市县一级,资金就少得多了。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介绍说,“山西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全省拥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13405处归属文保单位,40470处无人看护。”
“在此情况下,山西省去年3月就出台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山西省文物局政研室主任王志军说。
目前,该办法已推行了1年多,效果不错,第一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供选项目总共计252处,已经有80余家民营企业、个人报名参与认领认养、出资修缮。
实现共赢,文物、社会主体、文物保护部门三方获利
打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旭亮赶忙找到长治市郊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得到了答复:“现在郊区有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可供免费认领,一处是凹里村关帝庙,一处是台上村玄帝庙,可以自由选择。”
杨旭亮毫不犹豫报名认领了凹里村关帝庙。他激动地说:“凹里村就在我家隔壁,关帝庙又广为生意人所敬重,这1190平方米可以好好保护利用了。”
认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文物保护部门的人对他表示怀疑。杨旭亮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可能觉得我还是个‘80后’,缺乏经济实力,会不会有什么别的企图,这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其实挺简单,就是给我的藏品找一个展示的地方。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想法,那就是情怀吧。”
长治市郊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吴涛对他很支持:“这是一件好事,以前这些文物保护单位长期‘抛荒’,连保护都谈不上,何谈利用。现在引入社会力量,通过认领的方式进行保护,对文物、对社会主体、对文物保护部门,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长治市郊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一开始就和杨旭亮“约法三章”:不得破坏文物原有布局、不得在原址新建住宅场所、文物原有功能不得破坏、做好陈列展览备案相关工作、自觉接受文物保护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随即,杨旭亮提交了相关材料和《设立上党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馆》的请示报告,并得到同意批复。
很快,杨旭亮就投入到了关帝庙的整治、修缮工作中,投入了70多万元用于原址修缮,并雇用了3位日常打扫保洁人员。他想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保护利用模式,来打消外界对他的怀疑。
现在,凹里村关帝庙的匾额挂上了崭新的“老酒老醋博物馆”的牌子。走进去,新铺的青石板干净整洁,庭院里还有新做的绿化带,墙面刷得雪白,四周挂上了灯笼,中式古典建筑风迎面扑来。正殿两旁的耳房里,是重新修葺过的博物馆,门口挂着“老酒”“老醋”“商标”等标识,进入其内,杨旭亮收藏的年份“玻汾”、晋东南特色“潞酒”等分列于玻璃柜内。而这一切,只用了4个月时间。
村支书葛庭礼介绍说,关帝庙半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土院子里坑坑洼洼的,全是杂草。墙皮已大面积脱落,走进庙里踩一脚全是灰,也就是村里的一位老人每逢初一、十五过来拾掇拾掇。”
今年8月19日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那天,区里的主要领导、邻里乡亲和媒体都来了,杨旭亮激动万分,他对几个月来不理解自己的家人说:“人在社会上,总要做一些事情。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心血投入都是值得的。”
多措并举,还将探索鼓励民间文物捐赠、成立文保志愿队等
“博物馆肯定不会收费,而且村民每月初一、十五来上香,我会全力配合。”博物馆内有一堵黄色的土墙,杨旭亮介绍说,“经过考证,这是三垂冈夹寨之战的有力见证,是唐末晋梁潞州大战的主战场。”他表示,“原址4间无用的耳房用来做展览,后续打算再把村子戏台旁可利用的空间拾掇出来,扩大展区面积。”
杨旭亮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未来,我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综合体,除了博物馆外,再搭建一个体验园,让人们体验制作酿酒的曲,也可以品酒、吟诗,接受文化的洗礼。”杨旭亮许下承诺,“我资金有限,但是钱回来一笔,我就放进一笔,一定把凹里村的旅游给搞起来。”
同样是在长治市郊区,另一处文保单位台上村玄帝庙也已被当地公司认领,并已投入400万元进行保护;在晋中市介休市,曾有一半民居被毁的张壁古堡,被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认领,前后投入4亿元进行保护和开发……在山西,这些沉睡的文物,渐渐地“活”了起来。
除了认领,方式还有很多。
根据“文明守望工程”,山西精心策划了“众手搭”“巨手擎”“妙手集”“千手护”“巧手创”“小手托”“顺手帮”“联手助”“携手援”九大项目。“比如‘妙手集’,介休市动员社会将708件民间文物捐赠给介休市博物馆;‘顺手帮’,长治市黎城县成立了由30余名老干部组成的文物保护志愿队;‘联手助’,实现了榆社县邓峪唐代石塔从台湾中台禅寺的顺利回归。”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刘昕说。
对未来,雷建国信心满满:“下一步,山西省文物局将把目光聚焦到抓安全、抓人才、抓展览、抓基础设施建设上。让文物‘活’起来、‘火’下去,让历史说话,不断提升文物科研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实现山西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转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物 保护 杨旭 旭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