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进博会上,那些说着中文的“老外”们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题:进博会上,那些说着中文的“老外”们
新华社记者潘清
“一滴树脂,历经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才能形成美丽的琥珀。所以我们把自己的品牌命名为‘时光之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波兰琥珀展台上,马丁·库别尔斯基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
这位波兰帅哥的流利中文,源于上世纪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段留学生涯。毕业后,马丁曾在中国短暂创业,专门服务于波兰的贸易公司。2003年他为爱回国,迎娶出身琥珀世家的安娜,并协助妻子创立了“时光之泪”品牌。
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盛产琥珀的波兰也不例外,包括“时光之泪”在内的13个琥珀品牌组团参展。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令马丁确信,越来越多中国人钟爱这种美丽的天然宝石。他透露,自己和安娜正计划在中国开设实体店。
今年7月,中欧班列(成都)提速,从成都到马丁的家乡罗兹最快只需要10天半。马丁说,这让他对未来在中国的创业计划更有信心。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一位顶着白色假发的阿塞拜疆青年同样会用标准的普通话,为人们介绍来自“东方之星”酒庄的各种洋酒。
这位小伙子有着长到让人无法记住的名字,所以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西姆”。西姆14岁到中国求学,先后在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业,眼下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
西姆的另一个身份是家族企业的中国业务代表。这次他带着“东方之星”的14款产品来到进博会,包括干红、干白以及用柿子、苹果酿造的蒸馏酒。
“中国消费者很乐意尝试新鲜事物。对于希望在中国打开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除了产品本身有好的品质,推广的技巧也很重要。”西姆说,进博会帮助他接触更多中国经销商,也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了“东方之星”。完成博士学业后,他会选择在上海“扎根”,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兼顾家族生意,把来自阿塞拜疆的美酒送上更多中国人的餐桌。
除了马丁、西姆,进博会上还有很多说着中文的“老外”。他们大多因为留学来到中国,毕业后或留下就业、定居,或回国服务于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机构和企业,续写与中国的缘分。凭借自身优势,他们成为中国与全球经济往来的特殊“桥梁”,也在中国持续的开放进程中成就着自己的人生。
编辑:曾珂
关键词:那些说着中文的“老外”们 进博会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