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日朝三国学者鼎力校印敦煌古本《楞伽师资记》

法国巴黎国立博物馆藏P.3436敦煌古本《楞伽师资记》原卷(局部)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沈尹默封面题笺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太虚大师扉页题笺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胡适序言

1931年北平待曙堂初版《楞伽师资记》,正文首页,署“鸡林后学金九经校”
《楞伽师资记》是中国内地久已失传的佛教史书,其内容仅存留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写本中,后被斯坦因与伯希和分别劫掠至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1926年秋,胡适赴欧洲出席“中英庚款委员会”会议之际,在巴黎和伦敦阅读敦煌卷子时,首次发现《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颇感其内容罕见,史料珍稀,于是自费将其全部影印带归国内,以备研究。
事实上,胡适发现的《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共有三种,都不是全本,或多或少都有残缺。此三本中,大英博物馆的S.2045与S.4272首尾俱残,巴黎国立图书馆的P.3436首残尾全;三本相加,除首部序文略残外,基本可复原全书面貌。但胡适归国后,忙于文教事业与社交活动,并无精力与时间将上述三种写本加以校勘整理。匆匆五年过去,胡适这一重大学术发现还只停留在他的日记与论文中,始终未能有一部《楞伽师资记》校印本面市。直到1931年,一位朝鲜学者登门访求胡适的影印本,该书的校印出版计划方才开始推进。
这位朝鲜学者名叫金九经(1900—1950),原在朝鲜汉城帝国大学任教,于1924年来到中国北京,曾入住“未名社”。1925年至1928年间,他又在北京大学任讲师,讲授日文和朝文,这期间还曾与鲁迅有过交往。但殊不知,金九经还曾在日本京都的大谷大学就读,曾是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1870—1966)的弟子,一直倾心于佛学及佛教史研究。他之所以能登门访求胡适的《楞伽师资记》影印本,很大程度上与其师铃木大拙与胡适在学术的交流共鸣有关。
原来,1930年铃木大拙用英文写成《楞伽经研究》一书,在英国伦敦出版。不久,他即将此书从日本京都寄赠北平的弟子金九经。金又将此书赠予胡适,“请其批评,私意欲期中日学者之互相沟通也。”胡适读罢此书后,于1931年1月2日复信致金,称“铃木先生的楞伽研究,已读了一部分。他的工作是很可佩服的。有一部分的见解,他和我很相同”,但同时又称“有些地方,我不能完全同意”。胡适认为,铃木大拙未看过《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得出的学术观点还不够全面。同时,胡适也表达了他作为后辈学者的谦虚。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铃木大拙向胡适推荐金九经校印《楞伽师资记》,以便中日两国学者在学术研讨领域有一部可供参考的“定本”。
1931年10月末,铃木大拙在《大谷学报》第十二卷第三号发表《楞伽师资记及其内容概观》一文,为正在校印、即将出版的《楞伽师资记》大为赞叹。文中写道:“《师资记》原本,一部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一部藏巴黎国立图书馆……如此,承两人好意,珍贵的禅宗史从此可供一般读者阅览了,学界可称庆举。现在,笔者入手的尚非全书,有待胡适亲撰序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铃木大拙提到的《鸣沙余韵》一书,系日本学者矢吹庆辉(1879—1939)编印。矢吹庆辉自大英博物馆所藏斯坦因搜集之数千件敦煌出土古写本中,摘选有关佛教的古逸经典100余件,编为正篇;另将若干稀世墨宝及其他写本卷子40余件,编为篇外,于1930年印成该书。但该书所收录的《楞伽师资记》没有“巴黎本”,因而也并不完整。所以铃木大拙对在北平即将印成的《楞伽师资记》校印本满心期待,颇感欣喜。
1931年11月15日夜,胡适为《楞伽师资记》校印本撰写的序言终于完稿,开篇即提到金九经借去影印本校印,又让他再校勘与写序的整个过程。原文如此:“民国十五年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馆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五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看来,金九经在“事变方殷”的情形之下,“特事特办”,采取了先将正文校印出来,分头送至铃木大拙与胡适两处,让他们再校勘一遍之后,方才最终排定正文,再等胡适序言一到,即可付印了。
虽然胡适的撰序终于完稿,但“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因局势所迫,在北平校印《楞伽师资记》之事仍不得不中止。直到1933年,金九经主持的以校印古本佛教史料为主的“姜园丛书”陆续面市,该丛书中的《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终于在沈阳得以印成。在此之后,《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成为东亚学界在研讨佛教史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定本”,这一版本通称为“姜园丛书本”。
上述这些史实,后来被日本学者柳田圣山写入了《胡适博士与中国初期禅宗史之研究》一文中,该文被编入《胡适禅学案》一书,于1975年在日本公开出版之后,渐为东亚学界所熟知。《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乃中日朝三国学者共同促成之成就,也渐成共识。
在《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印成之前,就在1931年底,金九经还曾在北平试印过少量《楞伽师资记》特印本;因该书版心处印有“待曙堂”字样,故此版可称为“待曙堂本”。该书为16开大本白纸线装,用仿宋铅活字精印;封面题笺者为沈尹默,扉页题笺者为太虚大师;正文之前有太虚大师序与胡适序两篇。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这篇序言,尚未见后世研究者披露过,也是“待曙堂本”与“姜园丛书本”在内容上的重要差异之一。太虚大师序言如下:
“比年佛书之备,迈越前代。不惟东流之故籍西返,原典之参验殊译。在在恢彉旧闻,而敦煌石室所蕴者之发见,亦增中外学者不少钻研之趣。楞伽师资记,则其中之一也。写本有二,一藏巴黎,二存伦敦。担雪行者金君九经,通种种语言文字,而意乐禅宗,得兹记。以其足资禅源之探究,乃精校刊行,并索予为序之。按宗门向传达摩授慧可楞伽四卷以印心,又传达磨有二入四行之说。此记皆言之历历,惟天宝后禅风寖盛,大抵为道信下牛头融一流与黄梅下曹溪能一流,遂行五祖后改授般若之说。据实此宗重行证不崇经教,楞伽般若,皆一时方便。此记以宗楞伽故,推四卷楞伽译者为初祖,降达摩为第二,而自居于玄赜下,要亦为禅宗各派中一支流之说。虽未可准以论断禅史,然藉以推知开无以前之禅宗内,犹有宗楞伽之一派,则不无足多也。记中载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四师之所说,征引经论,发挥义理,且兼修念佛三昧,颇异后代禅风。故此书之出,当为禅宗一重大公案焉。”
此外,“待曙堂本”在版权页上明确标示校印时间为“民国二十年九月”,比胡适序言完稿时间尚早两个月,也从侧面印证金九经先印古本正文、再等胡适序言的“特事特办”这一史实。而书后还附有一大页折叠勘误表,可见当时印制过程之匆促,更可见校印者的严谨尽责。
总之,作为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朝三国学者鼎力促成的《楞伽师资记》校印本——无论是“待曙堂本”还是“姜园丛书本”,都堪为东亚学术史上一桩“公案”。该事件更可视为近代国际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特别案例。
编辑:杨岚
关键词:楞伽师资记 胡适 学者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