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故宫上新了,文化走心了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由我来跟大家聊聊最近一档颇受欢迎的新节目——《上新了故宫》。
这是首档由故宫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文化类综艺,播出才一集就屡屡霸屏朋友圈,登上热搜榜。被“安利”了多次之后,我也抑制不住好奇,想一探如此火爆的究竟。一边看节目,一边刷弹幕,要说这档节目受欢迎的秘诀,似乎就一个字,“新”!

一个是有新意。《上新了故宫》的第一集里,年轻演员邓伦和周一围组成常驻的“故宫兄弟”,再加上“皇后娘娘”蔡少芬,共同实景探索“皇帝的秘密花园”。在故宫尚未对外开放的宁寿宫花园里,他们做足功课、参观寻宝,竹簧雕刻、竹丝镶嵌、掐丝珐琅、通景画……让观众跟着摄像机长了见识;演员们还能一秒入戏,分分钟cosplay乾隆,领着观众看到这位帝王的另一种内心世界。选角、形式十分新颖,观众大呼过瘾,让没去过故宫的人想去,去过故宫的还想再去。
再来是有新知。故宫这个大IP,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真正到了专业领域,没有师傅领进门,光靠个人修行可不行。第一期节目里邀请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和工作人员张介鸣,讲解文物知识,科普文物保护,一边看热闹,一边学门道,俩都不耽误。当然了,故宫喵也没闲着,开辟了一个“御猫说”的小版块,科普一些历史和文物的背景故事。讲古而不泥古,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也让人眼前一亮。

一步一景,看乾隆的江南;三言两语,晓故宫的掌故;六十分钟走走停停,一起打望着千年的光景。这档节目好就好在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其实,近年来,类似《上新了故宫》这样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类节目和影视作品还有不少。《我在故宫修文物》《假如国宝会说话》等让我们读懂文物背后的匠心和故事;《朗读者》《见字如面》让朗读和书信走向台前,直击泪点和情怀;上半年的《经典咏流传》带我们穿梭于诗词和音乐的丛林,感悟经典的力量。这些浸润着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新鲜感的节目,用目光穿透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给予当下人以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和当代相遇,方能绽放出更为绚丽的色彩。而《上新了故宫》的走红告诉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敢于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实现创新一方面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就像是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第一次窥见倦勤斋里的宝贝一样,这些创新的文化节目,用开放的心态,带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化的门,照见了一段历史、一些故事。而另一方面必须坚定文化的自信。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底气,同时大胆启用新面孔、采用新形式,让文化不仅存于故纸堆里,也能活跃在荧幕前,活跃在年轻人的眼前和心间。其实,能以活泼的、现代的方式去重新发现、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这本身就有一种游刃有余的自信在里面了。

如果说创新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那么注重匠心、走心制作,则是这类文化节目能够获得口碑的关键。《上新了故宫》中,在细节的求证上可谓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明星嘉宾表演环节,每一个出场人物的着装、礼仪都按照历史记载“复盘”,就连乾隆花园里面的小仙楼、双面绣等江南元素的摆放,都千方百计逼近历史真实面貌。的确,经得起推敲,这是文化类节目进行创新必须坚守的底线,而对细节的关注融入了创作团队的匠人精神,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观众的尊重。有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有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我们的文化产品必然能够打动更多人心。
这正是:故宫综艺火,底蕴为薪柴。创意若常在,文化入心来。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化 故宫 节目 故宫上新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