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爆粗口的教师应严肃治理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某小学一家长爆料称,自己8岁的孩子近期脏话脱口而出,在追问之下才知道老师在学校也这么说。这名家长称,因为担心孩子的成长,他在孩子身上放了录音设备,发现孩子的语文老师傅某在班上辱骂学生。数天内的多段录音中,傅某对学生说出“蠢货”“垃圾”“神经病”等侮辱性话语。该校校长就此事回应称,经了解,老师傅某确实违反了教师的师德,如果经查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开除。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既潜移默化也立竿见影。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八岁的孩子居然满口脏话。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此恶习居然是有样学样、拜老师所赐。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具备完整的是非意识和价值观念,其语言习惯的形成,更多只是基于纯粹的模仿。而作为学生们眼中“知识的权威”与“言行的榜样”,教师天然就是其效仿的样本。就此而言,一个素质堪忧的老师,很可能会带偏一批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并非由学校管理者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现,而是由家长用录音笔取证数天后才真相大白。这实在耐人寻味,教师傅某爆粗口由来已久,为何校方偏偏全无察觉?抑或是,学校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习以为常没当回事?现实中,不少学校师资参差不齐,某些教师动辄说脏话放飞自我的现象并不在少数。之于此,某些学校管理者很多时候确实已经麻木、脱敏,甚至放任其自流了。
尽管已有不少规定,明确提出“教师不得侮辱学生”,可实际课堂中,一些老师却习惯了狂飙粗口、恶语相向。甚者,在微观的、具体的教学场景里,此类不当言行往往都不被当回事,甚至被视作老师有个性、有脾气的标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类似“教师爆粗口”的事情被传播到网络上,却能引发轩然大波、招致口诛笔伐。这实质上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学校的办学活动有内向、封闭的一面,其时常游离于主流的价值标准之外,容易形成了一种“存在即合理”的纵容。
在常态化飙脏话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管理者,都不会觉得“说脏话”是一件很恶劣的事,这正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在此事中,校方对当事教师处理的轻拿轻放,也很能说明问题。“已要求老师主动向家长道歉,并责令加强师德教育”“如果经查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开除。”其言外之意,无非说教师说脏话骂学生并非严重问题,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这种无底线的包容,恰恰是一些学校教师素质滑坡的根源。
让脏话、粗口真正远离校园,仍旧任重道远。至少,学校得先将之当成是“严重问题”,才有严肃治理的动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师 粗口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