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从曾纪芬晚年手迹看家风

曾纪芬(1852—1942),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原配欧阳夫人所育之幺女,祖籍湖南衡阳,生于湘乡荷塘。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在曾门七兄妹(长子与五女早夭)当中,作为小女儿的曾纪芬一直备受父母疼爱,呵护有加。因为上面四个姐姐的婚姻都不大幸福,因此在她的终身大事上,双亲颇费了一番心思。
曾纪芬出生时,41岁的曾国藩已经在礼部当了侍郎,她也算是省部级子弟了,但却没有丝毫的娇生惯养,依然穿长姐们退下来的衣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琐事,从小就树立了艰苦朴素的好观念。光绪年间,纪芬出嫁衡山名门的聂家,其夫君聂缉椝(1855—1911)以帮办滇捐局起家,继而上海制造局总办,官至浙江巡抚。过门后,她对聂缉椝时刻提醒,尤其是聂担任皖浙等地大员时,富庶之地,朝议沸腾,曾纪芬便以父亲宦海事例劝说,让其辞官回家。
在与聂缉椝相依相伴的36年间,曾纪芬先后诞育12名子女,她始终谨记父亲“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谆谆教诲,恪守治家修身的“忍、勤、俭”三字法,日常牢记当年父亲传给他们的“功课单”,贴于内堂,告诫家族内眷严守自省。她的持家之道颇见成效,聂氏一门后继有人,颇多建树,跟她付出的一腔心血密不可分。尤其儿子聂云台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着过人的禀赋与勤勉,日渐成为沪上声名显赫的商界巨擘。聂缉椝于宣统三年(1911)病逝后,曾纪芬便成为聂家实际掌门人和子孙辈的精神领袖。她也由侯门千金、巡抚夫人一举升格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孙绵继,既贵且富,福寿双全。
民国年间,移居上海的曾纪芬自号“崇德老人”,岁逢寿辰,家人总想给她呈献贺礼庆祝,均会受到她苦口婆心的婉拒与规劝,时常手书格言警句赏赐晚辈,身体力行父亲曾国藩“伎求诗”之真谛,视之为做人行事之法宝,每年总要多次恭书温习,感受父亲博大的胸襟与恩德。
曾纪芬晚岁楷书条幅“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见图)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落款“筱堂先生雅属”可知,这件笔力遒劲、棱角分明的手迹乃系曾氏书赠给一位名叫“筱堂”的人士。从“崇德老人时年九十”的署名来推算,书写时间当在她辞世前一年的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左下角盖有篆书印章两枚,分别为朱文“文正季女”、白文“聂曾纪芬”。目其书风,压根看不出迟暮之色与晦涩之气。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出自唐代诗人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其八:金石其心,芝兰其室。言语方间,音徽自溢。肃子风威,严子霜质。赠言岁暮,以保贞吉。“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源于北宋司马光《传家集》:自今天下之士,其务以道德为师,仁义为友,进之于内而让之于外,治之于身而施之于人。
曾纪芬直至仙逝,仍坚持挥毫,字字从容,一如其生平为人,循规蹈矩,张弛有度。沧桑岁月赋予其敦厚秉性,家风熏陶成就其严正书风,难怪当时京沪一带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均以能求得“崇德老人”只字片言之墨宝为幸。在他们看来,家中墙壁上能悬挂一幅曾氏书法,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既讨得了一份体面,更是增添了一份福祉。
编辑:杨岚
关键词:曾纪芬 手迹 家风 晚年 看家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泰国的“牛皮之艺”
立陶宛庆祝棕枝主日
“明日之星”奏响柏林
孟加拉国迎来孟历新年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