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专访:两大关键因素决定火星登陆任务成败——访“洞察”号首席科学家
新华社洛杉矶11月25日电专访:两大关键因素决定火星登陆任务成败——访“洞察”号首席科学家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历经6个多月的航行,跋涉约4.8亿公里,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将于26日抵达最终目的地火星,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这次着陆有哪些风险?影响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洞察”号与以往的火星探测任务有何不同?“洞察”号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巴纳特2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一一作出了解答。
按照美国航天局的计划,“洞察”号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15时许(北京时间27日4时许)在火星艾利希平原着陆。它将以每小时约2.1万公里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外缘,2分钟内时速降至约1600公里,随后下降、着陆。整个过程在约7分钟内完成,很多工程师把这7分钟称为“恐怖的7分钟”。
巴纳特用“异常困难”来形容这次登陆任务。他说,“洞察”号要完成多个极其复杂的动作,才能实现平稳着陆,其中影响成败最关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超音速降落伞的部署和雷达系统的锁定。
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6公里的高空,“洞察”号顶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伞将打开,随后,6个点火装置将同时启动,使着陆器与隔热罩分离。降落伞的部署不仅对于着陆器在短时间内急剧减速至关重要,还将帮助着陆器打开、伸展并朝向火星表面。
“降落伞将以超音速展开,要在风洞中通过数学建模整个过程或者测试这个过程,将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巴纳特对新华社记者说。
在与隔热罩分离后,“洞察”号的三条腿将展开并锁定。此时,雷达系统启动,将向火星表面发射脉冲信号,以测量探测器的高度和下降速度。
“雷达系统将准确锁定降落点,向‘洞察’号的机载计算机反馈高度、速度等信息,由机载计算机运算并指导其着陆过程。雷达锁定的过程需要‘洞察’号完全自主完成,非常困难,风险很大。”巴纳特说。
“洞察”号今年5月5日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主要任务是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探究火星震和火星内核的奥秘。巴纳特表示,使此次任务“与众不同”的是“洞察”号携带的三大仪器,分别是地震测量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
“这些仪器将帮助我们探究红色星球的核心深处,包括内核大小、成分、物理状态、地质构造,以及火星内部温度、火星震活动等情况。”他说。
与“勇气”号和“机遇”号这些火星探测器“前辈”不同,“洞察”号是固定式探测器,大部分科学任务将通过原地的钻探实验完成。巴纳特表示,“原地不动”正是“洞察”号的独特之处,移动的火星车无法执行探测星球内核的任务,只有探测器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才能准确搜集大量科学数据。
巴纳特说,“洞察”号对于人类未来对火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至今,科学研究已经掌握了火星现有的地表、大气层、电离层状态等外表信息。‘洞察’号现在的使命是通过探索火星的内核,来分析星球早期形成的历史,增加人类对地球起源的认识。”他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火星 洞察 任务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