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时隔85年再发掘 河南鹤壁辛村遗址首次发现西周时期铸铜及制骨作坊
新华社郑州11月27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一般居住区……时隔85年,河南鹤壁辛村遗址(原浚县辛村墓地)重启大规模考古发掘。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使这里由单纯的墓地被确认为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都城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81岁的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23日专程到辛村考察。他说:“85年前辛村墓地的发掘,开启了我国西周考古的序幕。出土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我们知道了卫国所在,但卫国是什么样子还停留在史书上,寻找其都城是很重要的考古任务。”
85年前,在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的考古前辈,移师距其50公里的辛村,发掘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一时震惊中外。为配合基建,去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对辛村非墓葬类遗存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在福兴寺南发掘点,发现西周时期铸造青铜鼎的陶范及炉渣,马坑、牛坑及殉人等祭祀类遗存,出土陶支垫、陶拍等大量制陶工具,还发现多处窖藏坑。
新发现的制骨作坊区,清理出西周时期骨料坑近10座,出土大量牛的肢骨与鹿角等骨料,以及大量骨簪、骨饰、卜骨、蚌镰等骨器、角器、蚌器和骨(角)制工具。
发掘出的骨饰品揭示出较为完整的制作过程,从完整的肢骨到坯料再到最后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均保存完好。
“铸铜及制骨作坊区的发现,丰富了辛村遗址内涵。结合现有考古发现,它已不再仅是一块墓地,而是集王陵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及其他功能为一体的、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群。”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韩朝会说。(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河南鹤壁辛村 发掘 作坊 考古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