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在传统与生活中汲取中国画创新的力量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审美趣味、形式追求,形成了以儒、道、释为文化源流的古典美学标准。它彰显了儒家文化的明德向善、中庸仁爱的社会价值;它表现了道家文化的自然圆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它展现了佛家文化的内省反观、直见心性的禅悟美学。它至静至远、调和天人,打通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隔膜,标明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画中点、线、面的程式组合以及飞白、留白、计白当黑的语言形式,成为中国画独特的绘画样式。其中追求的气、韵、中和、恬淡、刚柔等美学准则,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追求。

徐悲鸿 《船夫》 1936年

徐悲鸿 《会师东京》1943年
中国人在世界绘画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画长期的发展中,历代画家通过作品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他们的真挚情感,留下了难以计数的传世佳作、浩如烟海的画论巨著。中国画曾是世界上最早独立设科的画种,题材涉及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内容之广。从宋代的写实高峰到明清的写意高峰,中国画家探索出包括皴、描、勾、斫、点、染在内的完备的表现手法,走出了与西方绘画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近代以来,国败画衰,西学东渐,有识之士以文化作为改良、变革中国社会之利器,中国画之价值意义被重新反思与检讨。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黄宾虹等巨擘大匠筚路蓝缕,中国画艺术传统被重新发扬光大。他们借鉴、吸收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以及西方艺术之营养,继承笔墨之传统,创作出了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的扛鼎之作,成为后学之楷模。
改革开放后,中国画的现代化成为时代之命题。中国画在变革、融合与创新的发展中不断前行。中西融合、兼收并举之思想贯穿于新时期四十年中国画发展过程之中。在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我反思,到继承传统,打破传统,借鉴西方,寻找本源,向现代艺术的转换中,中国画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之要求,以中为体,以中方融会西方、以传统融会现代、以民间融会主流,产生了新文人画、新山水、都市水墨、新写意、新彩墨等新体、新样式的绘画流派。中国画的传统不但没有断,反而延绵相继。中国画不但没有穷途末路,反而在形式上、语言上、观念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丰富和完善,诞生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

潘天寿 《江山多娇图》 1959 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中国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进入国际舞台。面对时代创新的要求,中国画家借古开今,中西兼容,在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上努力尝试,产生了诸如水墨、新水墨、抽象水墨、肌理水墨、观念水墨、意象水墨等一批反映时代之变的艺术样式。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画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受商业利益、炒作之风的影响,一些画家为攫取名利,占“山”为王,江湖气沉渣泛起,产生一批“牡丹”王、“虎”王、“狗”王、“猫”王,凡此种种,比比皆是。一些作品思想浅薄,缺乏内涵,形式单调,语言乏味,样式矫饰;一些作品则片面求奇求怪,以丑为美,以怪为荣;一些作品阴盛阳衰,小情小景,柔靡香艳,顾影自怜;还有一些作品追求揶揄讽刺,自我调侃,遁世离俗,虚无缥缈,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这些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小我,忽略大我,追求自我关注,忽视社会现实,难以给人健康、向上的精神正能量。这反映出中国画创作脱离了生活之沃土,偏离了时代之航标,远离了人民之情感。

林风眠 《江南》 1961年
诚然,任何事物都有兴衰,中国画也不例外。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关注社会现实,顺应时代要求,发时代之声,绘画才能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画家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纵观世界现代绘画发展史,二战后德国出现了新表现绘画、英国出现了新精神绘画、法国出现了新自由形象绘画、意大利则出现了超前卫绘画艺术,这些绘画无不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为核心。而面对今日之中国的社会之巨变,中国画家能否创作与国家、与时代相匹配的不朽作品?文化传统为我们培植了丰厚的养料,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新时代为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路径。中国画曾是世界上最具开放性、包容性的画种之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绘画能够像中国画那样早早地将诗歌、书法、绘画、印章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体现出艺术多元性、包容性。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长期形成的笔墨美学标准是不断变化、丰富的,这体现出中国画发展的自我变革的特征。
当然,在信息工业化、现代城市化以及商业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无疑面临更多的挑战。知识思想的碎片化、审美趣味的大众化、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向根植于农业文明之下的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时代变革的要求,中国画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和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借鉴人类社会不同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绘画形式、笔墨语言,提升个人修养水平,关注社会现实,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勇于社会担当,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中国画 绘画 传统 中国画创新的力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