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展马耳他受欢迎
2日上午,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洒满了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的主大厅。
大厅中央,一群人正站在“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展的展台前,认真倾听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翻译李正亚介绍展览内容。
沿着展板和展台,李正亚详细地向参观者介绍了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药特点、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以及可以治疗的疾病、当代中医的成就等,还现场展示了针灸针、拔罐器具、艾条等治疗工具,演示了按法、压法等不同推拿手法。
圣詹姆斯医院护士孙契察·布拉伊科维奇和耶莱娜·马克索维斯刚下夜班就赶来了,尽管脸上挂着倦意,她们仍然非常认真地参观展览。
49岁的布拉伊科维奇是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接诊的病人。因后背疼痛,她于两个多月前开始进行针灸治疗。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布拉伊科维奇就感觉身体状态有所好转,于是她坚持一周来治疗一次。
慢慢地,后背疼痛大幅缓解,布拉伊科维奇觉得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很多,更惊奇地发现自己又可以做瑜伽动作了。
“针灸是我接受过的最好的治疗,我想把中医介绍给我认识的每个人!”布拉伊科维奇极力向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推荐中医针灸。
同为护士的马克索维斯也长期受肩颈背痛困扰,并为此做了手术。术后最初的一段时间,疼痛消失了。然而8个月后,疼痛“卷土重来”,马克索维斯苦不堪言。
接受了4次针灸治疗后,马克索维斯感觉疼痛大为缓解。“我更有精力和活力了,情绪也好了很多。”她说。
作为医务人员,马克索维斯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医理论、原理。“中医展很有意思,而且很有教育意义。中医是一种很特别、很好的治疗方法,可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马克索维斯说,“我们觉得中医很有帮助,并且向很多同事宣传中医,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来自斯洛伐克的西蒙娜·阿赫若娃因为失眠和其他身体不适,几年前就曾在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地接受中医治疗。来到马耳他以后,她继续进行治疗。
在展览现场,她对展出的中草药实物、中医典籍以及中医的历史等都有浓厚的兴趣。“这个展览信息量很大,而且有很详细的解说,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阿赫若娃说。
在展台的留言本上,记者看到不少热心的参观者写下了参观感受和意见建议。
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弗兰切丝卡·加焦写道:“这是一个很精彩的展览,希望将来在意大利也会有这样的展览。”
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史江峰介绍说,这场展览于10月10日开幕,将持续到12月10日。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大约有1.8万人次。
“这场展览是第一次由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承办的大型中国传统医学展,实现了由中医服务向深度文化交流的延伸,是援外医疗的有益尝试。”史江峰说。

12月2日,在马耳他姆西达,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翻译李正亚(中)向参观者介绍展览内容。 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史江峰介绍说,“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展于10月10日开幕,将持续到12月10日。 新华社记者袁韵摄

12月2日,在马耳他姆西达,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翻译李正亚(右三)向参观者介绍展览内容。 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史江峰介绍说,“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展于10月10日开幕,将持续到12月10日。 新华社记者袁韵摄

11月21日,在马耳他姆西达,一名参观者在展览现场阅读资料。 第14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史江峰介绍说,“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展于10月10日开幕,将持续到12月10日。 新华社记者袁韵摄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国传统医学展 马耳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