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大师从这里出发:鄣吴东溪边古树里的吴昌硕故居
原标题:大师从这里出发
鄣吴东溪边古树里的吴昌硕故居
鄣吴村古称“归仁里”,古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村东溪边古树参天,遮云蔽日,因而鄣吴村古时也被称作“半日村”。明嘉靖年间,吴麟、吴龙、吴维岳、吴维京相继进士及第,嘉靖皇帝赐御匾“父子兄弟四进士”, 成为一时佳话。现在故居院内墙壁上,还陈列有他们的墓志碑刻。极盛时期,鄣吴村内街巷交错、牌坊林立,规模和声望超过了当时的孝丰县城,“小小孝丰城,大大鄣吴村”的歌谣不胫而走,流传四方。清代著名的安吉乡土诗人王显承有“竹枝词”赞道:“行到吴村香雨亭,柳丝斜拂酒旗青。玉华金华双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亭、柳、山、水加上村中飘拂的酒旗,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1844年8月1日,声声宏亮的婴啼声从鄣吴村这幢老屋里传出,宣告了这位艺术巨匠的诞生。吴昌硕曾刻有一印,自称“归仁里民”,由此可见他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1844年8月1日,吴昌硕出生在安吉鄣吴村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并在此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人生盛年,吴昌硕从安吉走出,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故居浮光掠影
吴昌硕故居为类似四合院式的清代早期建筑,原有建筑大部分被毁,仅影壁及大院东侧的两进房屋保存较好。现存建筑占地面积1263平方米,包括堂屋、老屋(东厢房)、金石馆、艺术碑廊、院子、后花园等组成部分。
前进平屋为生活辅助用房,所用梁柱较为粗大,据传是吴昌硕父子利用了战乱中被毁主房遗留下的建材。从考古角度来说,后进的楼屋才是吴昌硕家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屋。穿过中门,跨过一个小天井,便是后进的三间主楼了。东侧为吴昌硕及其弟兄的卧室,西头则是吴辛甲夫妇的卧室,也是吴昌硕诞生地。清道光廿四年(1844年),吴昌硕诞生于这座老屋,并度过了22个春秋。普通而精致的清式家具,展示了一个半世纪前一户书香之家虽不富裕但尚属小康的境况。
客厅位于堂屋正中,落地长窗排列于前,日光透过窗栅洒落于青砖地面,使整个客厅十分敞亮。略显陈旧的暗红色桌椅,摆放得井然有序。堂上悬挂着一幅明代画家周臣的《柴门读书》图,两旁是吴昌硕父亲吴辛甲亲自撰写的一副对联:三径苔纹新点缀,一池墨浪旧生涯。
二楼依次分布三个房间,自楼梯而上迎面便是吴昌硕的书斋。一束光线从窄小的窗户射入,正好将书桌上的文房四宝和刻刀、印石映照得清清楚楚,少年时代的吴昌硕经常独处窗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刻印,以致常常忘记了下楼与玩伴们嬉戏。他因此而得到了一个极为女性化的雅号“乡阿姐”,这在他晚年时所刻“小名乡阿姐”的一方印章中可找到极好的佐证。二楼明间,陈列着简单的桌椅,相传是当年吴辛甲会友谈艺的地方。西间,陈列了一些简陋的家具,这是吴昌硕已聘未婚的原配夫人章氏的临时卧室。
故居的复原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故居历经3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和8次保护性修缮,全面还原了建筑风格本貌,真正复原了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意境,深入挖掘并系统呈现遗址的历史、人文、建筑、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
考古发现证明,吴昌硕故居原本规制宏伟,应是一座精致的深宅大院。1997年,在村民的提议下,对“状元桥”表层的地面进行了清理发掘。一座精致典雅的三孔石拱桥和桥下半月形的“荷花池”在掩埋了半个世纪之久后终于重见天日。据村中老人的回忆,鄣吴镇重建了砖石门楼,使吴昌硕故居的门庭建筑完整地重现了它昔日的庄严、肃穆的风采。
2002年鄣吴镇政府耗资120万元,搬迁了故居大院内外26户居民。之后,在清理屋基时,在一堵方砖墙下,离地表70厘米处发现一处呈现“L”字形的天井。天井全由石板铺成,四周有凿成的凹槽似用来承接雨水;而裸露的墙基,制作精良、美观,由宽50厘米的条石凿成“须弥座”造型,下方还浮雕有花纹,每方墙基都有花朵形的排水孔。凹槽和排水孔形成了周密的排水系统。2013年,又清出一处天井,面积和结构完全相同,且两相对称;并有排水暗沟通向“状元桥”门楼前的月牙池。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沈祖明教授考察后断言,从方砖墙和天井的构造、形貌来看,故居大院的建筑工艺和档次是江南罕见的。大部分原有建筑已经毁于太平天国战乱中,据已清理出来的3个天井、两堵影壁和排水暗道的分布来推测,整个大院占地面积1800—2500平方米,有2-3道砖石门楼,至少有三四进的房屋,主楼前有宽敞的庭园。
故居是个建筑群
昌硕艺术碑廊建于2004年,为双回廊仿古建筑。以吴昌硕为聘妻章氏夫人所刻的“明月前身”印为核心,选取了吴昌硕吟颂家乡诗、书、画、印数10幅,以碑刻的形式展示,体现了大师的爱乡情怀。章氏夫人与吴昌硕青梅竹马,订了亲但未及成婚便在太平天国战事中病殁,吴昌硕内心对章夫人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光绪十年(1884)九月的一天夜里,吴昌硕梦见了章氏,不禁心碎欲绝。醒后他百感交集,提笔写下了《感梦》一诗。宣统元年(1909),吴昌硕66岁时又刻“明月前身”一印;边款刻道:“原配章氏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并刻上章氏夫人的背面像。这方凝结了吴昌硕深深思念之情的著名印稿,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创作,在他诸多精湛的作品上频频出现。
古鄣讲堂为后期建设,讲堂内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吴昌硕及吴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与文化传承。自吴氏始祖到吴昌硕这一代已历经22世,吴昌硕功成各就后也常回到故乡,为故乡建设做了许多贡献。现将此地作为国学教育讲堂,定期邀请国学老师前来开课,教授传统知识,让后人在瞻仰吴昌硕先生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鄣讲堂二楼为金石馆,建于2009年。当时为纪念吴昌硕诞辰165周年,特邀当代著名篆刻家以鄣吴地理风貌人文为主题的篆刻作品,共有89枚金石印章。并据此出版了《“美丽乡村 印象鄣吴”全国著名篆刻家作品集》。金石馆紧连的为书画展厅,展厅内展示了吴昌硕作品(复制品)以及高式熊、吴民先、吴超等国内书画大家的作品50余幅。
2015年,鄣吴镇政府再次对吴昌硕故居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提升,全面还原建筑风格本貌,真正复原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意境,深入挖掘并系统呈现遗址的历史、人文、建筑、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2016年,吴昌硕故居遗址修复项目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

吴昌硕故居 夏鹏飞/摄
编辑:杨岚
关键词:吴昌硕故居 鄣吴东溪 大师从这里出发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