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小部落传承的“大文化”
中新社呼伦贝尔12月17日电 题:内蒙古厄鲁特服饰:小部落传承的“大文化”
中新社记者张玮
“研究、选料、刺绣、擀制……制成一件像样的传统厄鲁特蒙古袍大概需要一年。”17日,66岁的斯仁吉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为参加下一次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做前期准备。

他告诉记者,目前,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境内的蒙古族厄鲁特部落人口数量不足700人,而这个小部落却较完整地保留和传承着从叶尼塞河畔一路迁徙到中国的民族文化。
厄鲁特,蒙古语意为“草原百姓”,是蒙古族28个部落中人口较少的部落,呼伦贝尔厄鲁特部落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境内。
据史料记载,厄鲁特人最早居住于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以狩猎为生,13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15世纪中叶成立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成为元朝灭亡后,北方草原少数民族最后一股强大势力。17世纪初,厄鲁特人开始迁徙之路,部分迁至呼伦贝尔,部分则留居俄罗斯,其后裔被称为卡尔梅克人。
斯仁吉木说:“呼伦贝尔境内的厄鲁特部落人口较少,我不能眼看着我们的民族文化逐渐消亡。”
前不久,斯仁吉木捧回了“第十五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蒙古族冬季传统服装服饰项目的银奖,这个奖项无疑是对厄鲁特部落文化保存的完整性给予的极大肯定。
斯仁吉木说:“我从小跟在母亲身边学习厄鲁特服饰制作技艺,2003年,鄂温克旗建旗45周年庆祝活动时,我们首次申请厄鲁特部落以服饰方队表演的形式出席,并被大家所熟知。”

从那时起,斯仁吉木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发展和传承厄鲁特部落文化,她走访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收集有关厄鲁特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资料。
她说:“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蒙古族部落文化,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服装服饰来体现,我做的每一套服装都是在研究厄鲁特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我希望被保留下来的每一套服装都会变成一段完整传统文化的写照。”
近几年,斯仁吉木着力做一些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她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厄鲁特服装赴新疆、青海等地区,甚至前往日本、蒙古国等国家进行展示。
2013年,斯仁吉木成为呼伦贝尔市级“蒙古族服装服饰—厄鲁特服饰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厄鲁特服饰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厄鲁特文化,斯仁吉木将厄鲁特服饰制作技艺传给女儿托迪。
2015年,托迪放弃自己在日本的一切,毅然前往蒙古国学习蒙古族服装设计和制作,去年回到中国,和母亲一起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托迪说:“妈妈50年前用的顶针现在传给了我。虽然我步入这个行业才一年多,但我希望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服饰把蒙古族厄鲁特文化弘扬出去。”
对于传承问题,斯仁吉木和托迪秉承一个原则:“寻找真的喜欢厄鲁特文化的人,并且能够静心传承的人。”(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厄鲁 部落 传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