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大事记 政协大事记
改革开放港澳与内地始终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两地依托祖国内地,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区域合作、共拓海外市场,已经走上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图为港珠澳大桥。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香港、澳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港澳同胞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两地依托祖国内地,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区域合作、共拓海外市场,已经走上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港澳经济社会腾飞的第一个重要引擎,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第二个。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工作上,历年来都有港澳全国政协委员的参与和贡献。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21年前的7月1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们不会忘记——零时许,香港会展中心,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徐徐升起……19年前的12月20日,澳区全国政协委员们也永远无法忘怀,《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400多年风风雨雨的“游子”——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央政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把香港放在心上,不止是为收回主权,更要保持那里的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有和平的昨天、繁荣稳定的今天是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结果。”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佐洱说。
香港如是,澳门亦如是。30余年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星已经扎根濠江,爱上澳门。他旗下企业涉及房地产、旅游、进口贸易等多种产业,多家企业都是澳门当地的知名企业。这些年来,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澳门带来的机遇,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繁荣稳定,更见证了背靠祖国内地的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他既为澳门骄傲,也深感使命在肩。“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真的是遇上了好时代,赶上这个好时代的人,都应该有使命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委员们看到,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港澳依托内地,走上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东方之珠风采依旧,亮丽的白莲花盛放空前。
改革开放“排头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第一批参与内地改革开放建设的港澳同胞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带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内地,参与建设、见证发展,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参与和见证之中,他们也分享了国家发展的红利。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40年后回首往事,除了激情奋斗的记忆,对国家发展变化的震撼和感动,更有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把欧美的标准、消费习惯、设备、技术引进来了!”全国政协委员黄敏利说,“勤劳的中国人,运用外来的技术、设备加工生产,再将这些产品远销国外,赚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创新,我们的技术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几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奔向强起来,我参与、我见证、我自豪。”
变化,悄然发生在城市建设上,也点滴体现在委员们的提案里。2018年,正好是梁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21个年头。从1998年首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梁华每年提案关注的焦点,也在记录着他与改革开放同行的岁月。
“起初,我选择的都是比较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例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企业接触到的实际问题和建议等。”梁华说,到现在,他聚焦点已从个体到整体,从微观走向宏观。就像今年,他更关注的是澳门如何利用自身发展优势,融入到“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中。
“我们这40年,路是走对了。”这句话,发自全国政协委员施荣怀的内心,也是施家父子两代人一直深信不疑的。施荣怀的父亲、香港知名企业家施子清也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施荣怀兄弟4人各自发展事业,并都是全国或地方政协委员。“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亲历改革开放40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带给内地的变化。”跑了40年内地的他认为,香港应该好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继续稳固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乘势发展。“在总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展望,相信留给后代的下一个40年,会更加伟大。”
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同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列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全国政协一直积极推动。今年6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赴港澳和广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19场座谈会,走访5家港澳社团,考察广东省10余家科技园区、企业、口岸和单位,与90多位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及港澳各界人士座谈;7月27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目的只有一个:破解粤港澳合作困局,商讨大湾区崛起良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发起并邀请近120多位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委员联名提案,建议由国家级领导人来统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三地主管成立高层次的“统筹委员会”,得到各方热烈响应。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可发挥在科技创新、法律仲裁等方面的优势,把握好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建设已实质启动,港澳青年要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人才、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的有效流通,为国家战略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认为,针对港澳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把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学习和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研究相应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
委员们纷纷表示,大湾区建设要发挥“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并将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新平台,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彰显“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为解决台湾问题起到政治上的示范效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