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农村百姓的幸福水——我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述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题:农村百姓的幸福水——我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述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周楠
从曾经喝水难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甘甜的自来水……多年来,我国大力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从2016年至今年11月底,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各地累计完成投资115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3亿元,受益人口达到1.64亿人。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这自来水洗的菜就是干净!淘出来的米没有土腥味了!”63岁的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东山镇明碧山村村民徐友香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通了自来水后,再也不用去100多米外的敞口井挑水,即使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回来也不用担心水了。
明碧山村地处湘鄂边界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来全村5000多人只能从山塘、深井取水饮用。今年华容县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契机,投入资金730余万元,在山下找到水源,抽水上山,兴建供水处理厂,单日供水量可达1300吨,能满足全村生活用水需求。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在“十二五”末基本解决。但受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农村供水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工程存在不稳定、易反复的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各地规划总投资1317亿元,规划受益人口2.08亿人,中央拟安排投资220亿元,重点对贫困地区等予以适当补助。
据统计,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程度显著提高。
脱贫攻坚水先行
位于宁夏东部的盐池县,过去饮用水多为高氟水,一些乡镇村民患肾结石、佝偻病等时有发生。通过实施氟砷病改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截至今年底,全县农村人饮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9.73%,供水水质达标,14.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幸福水带来大变化。越来越多农民用上清洁自来水,降低了疾病风险;劳动力从拉水、背水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洗衣机、热水器等进入寻常农户家,卫浴条件改善带动生活习惯改变,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张敦强表示,2018年我国加强部署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选择8个省份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调研;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整合涉农和各类扶贫资金,用好政策性信贷资金;水利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全面核准存在饮水问题的贫困人数。
同时,切实做好氟超标地区改水工作。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指导各地摸清饮水型氟超标底数,通过水源置换、水质净化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加快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力度,到2020年底我国农村供水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推进巩固提升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
张敦强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多方面举措,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切实解决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问题,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年底前全面核查存在饮水问题的贫困人口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全面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建立销号制度,指导地方将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考核内容。
同时,指导有关省份细化任务,落实资金,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工程改水,确保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饮水型氟超标改水任务。
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督促各地全面完成“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及目标任务,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于其他中西部大多数地区,加强水源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明晰工程管理主体,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积极推动示范水厂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规范化管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农村 饮水 安全 工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