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董其昌的松江往事
汇聚全球董其昌书画精品的“董其昌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与此同时,在松江醉白池公园揭幕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展示20多件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董其昌真迹及数十件台北故宫藏品高仿本,使得当下的上海正式成为了全面展示董其昌之地。
松江古称华亭,董其昌就是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其实,董其昌先祖乃汴(今河南)人,宋南渡扈跸,遂籍松之上海。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董其昌生于上海董家汇,即今闵行区马桥镇。董家有瘠田20亩,无力应付胥吏,承担重役。董其昌7岁那年遁至华亭县外祖家,在叶榭水月庵读书;后至松江府城就试补郡庠又考中秀才,再赴南京乡试,直至35岁赴京会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其同乡好友陈继儒谑之曰:"后来读《董逃行》,惟越境乃免。"拿董其昌科考填报籍贯不敢说是上海人当作话柄笑谈。占籍华亭的董其昌,就这样被认定是松江人了。

明 曾鲸 董其昌小像
不过,从董其昌生平中看出,他与教育缘份非浅。其父董汉儒曾是乡里穷教书先生,他中举前后,有一段受聘于名门望族之家课子的生活经历,如松江陆树声和嘉兴项元汴家等。进士后的董其昌,皇长子朱常洛出阁,充日讲官;也曾主考江西,又起为湖广提学副使,督湖广学政,后掌国子监司业,又改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一生累官礼部尚书。而后世记住的董其昌,却是中国书画巨擘,独树"南北宗"论旗帜的书画理论开拓者。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
我常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松江会胜出一个书画艺术卓越超凡的董其昌?行走在孕育艺术大师的松江山水间,看历史河流随着时间流转而不断丰富宽广,想着孕育己久的云间文化艺术,注定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孕育出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大师。事实证明,这个时代被定格在晚明时期,这位书画大家如果不是松江顾正谊或莫是龙、陈继儒,那一定就是董其昌了。因为明代松江"衣被天下",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在文学、学术、科举等方面都有出众表现。所以,远秉云间"二陆"风华,中承元赵孟頫、杨维桢、黄公望、倪瓒、王蒙以及明代宋旭等人先后寓居松江的影响,明代松江书画呈现出后来居上、开宗立派的蓬勃气象。

董其昌 《墨卷传衣图轴》

《山水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
晚明董其昌的出现,犹如升起在云间艺术时空的一颗明亮硕星,令人高仰其不朽光芒。1990年4月,胡道静先生撰文感言:"九峰三泖乃钟灵毓秀之地,所以也终必诞生董玄宰(其昌)这位才华横空、亘世难遇的书画双工、名理鉴赏俱入精微的历史上的大艺术家。这是母亲松江的骄傲,祖国的荣耀。"记得2017年11月北京"习特会",两位国家元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体验文物修复"托画心",双双手拿董其昌的《仿惠崇山水》《仿梅花道人》图,展示中国山水画蕴含的深厚文化艺术魅力。

松江九峰
一生画山水的董其昌,对松江九峰三泖情有独钟。董其昌《过泖看九峰》诗不仅写得美,且能从中品出乡愁和心怀归隐的几许感伤,首句云:"九点芙蓉堕淼茫,平川如掌揽秋光。"尾句叹:"浮生已阅风波险,欲问蒹葭此一方。"阉党揽政期间,具有政治智慧的董其昌总能以各种理由巧妙躲避风险,每每距政坛越远,就离山水越近。松江九峰中的横云山,为明代松江画派描摹江南山水模特。横云山东向隔河原来有座小山名小横山,俗呼"小赤壁",董其昌曾作《小赤壁诗并序》有云:"吾松山有九,皆以海为沼。东海既以大,赤壁安得小?"董其昌情系家乡山水,由此可见一斑。
二
深爱家乡山水的董其昌,身后留下了极为丰赡的书画、诗文作品和鉴赏题跋以及理论著作。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扬,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画史绘要》评价“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其昌精于收藏和鉴赏。收藏之丰,足以傲视群雄,且以鉴赏巨眼,引领风标。董其昌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藏家之一,也是认定陆机《平复帖》为真迹的鉴证者之一。董其昌创立的南、北宗之说,不仅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的重要思想,深刻影响清代主流派别,且就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而言,已波及到了书法、诗词等相关门类的理论建构。这些都是董其昌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明崇祯九年(1636)仲冬九日,享年82岁的董其昌在松江逝世。逝后一年,亦即明崇祯十年(1637)六月,朝廷给予董其昌以祭葬之荣,并赠太子太傅;明崇祯十七年(1644)九月,亦即清顺治元年,南明弘光政权追赐董其昌谥号“文敏”,加上载于《明史》的《董其昌传》之评,可谓是对董其昌死后的盖棺定论。

董其昌《葑泾仿古图》
在董其昌作古后的三百八十多年里,见于《南吴旧话录》和《五茸志逸》等史书中记载的董其昌故事经久流传,如迁避华亭、发愤临池、临书卖字、见纸濡染、自立门户、画师造化、侍姬索画、争求书画、命名赠扇、托故辞书、为婢乞茗、珍藏周玉、儆世歌辞、养性情怀、以儒入禅、学禅悟文、梓行八法、友谊佳话、古迹重金、来使惊异、为山鸣屈、从善如流、注书有则、割爱让人、题画虚心、欣书长笺、闲居野服、临终索镜、道装入木等。此外,尚有载于《墨余录》中的黑白小传、身后神话等流布民间。

据《重修华亭县志》记:"其昌为上海人,后居郡城龙门寺西。"龙门寺是宋释如喜创建的一座古寺,左为龙渊,中有海云堂、听雪轩、啸风亭、来凤池等龙门十景,元代杨维桢曾游宿该寺,手植杉树。龙门寺于元末兵毁,明永乐六年(1408)重建。董其昌宅位于龙门寺西,方位大致在今松江方塔公园南向茸南苑一带,解放后这里曾是松江苗圃。史书载董其昌尚有别业多处,如白龙潭书园楼匾额谓之“抱珠阁”‘;又如他曾邀陈继儒于北门别宅,还有一处别业在闵行,名竹安斋。此外,元赏斋、戏鸿堂、画禅室、来仲楼、墨禅轩、戏鸿阁、宝鼎斋等为董其昌处所斋室名;水月庵、拄颊山房、香光楼、莫如忠家塾、陆树声家塾等为董其昌读书处;松江醉白池为董其昌觞咏处。
据《董其昌史料》载,《重修华亭志》记七星桥北立有己丑进士坊,列名四进士中以万历己丑董其昌为先。嘉庆《松江府志》记白龙潭建有为董其昌而立的尚书坊;另据《松江文物普查资料》载,分列三门、顶分三层、为松江坊之冠的董其昌尚书坊在城区外馆驿,乐恩堂东首河畔。如今,董其昌坊仅存一处残柱,在松江中山中路与西林路交汇口西南侧。此外,以董其昌、沈荃、李待问三人祠庙而名的三公街,原在今方塔园照壁前。董其昌祠旧址在今方塔园天妃宫东。该祠于明崇祯年间建在明“清军局”旧址之上;此处为棠溪书院故址,宣德初,于此置清军局,为“清军官治事之所”。祠堂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三进建筑。董祠门前左右有一对青石雕座狮,门厅三间七架,厅枋上悬有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075)巡幸松江府所题“董其昌祠”匾额。另据嘉庆《上海县志》载《董其昌传》云:“崇祯时,敕建特祠于郡以祀。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南巡,特书‘芝英云气‘额赐之。”董祠门厅仪门内庭院北向有七架梁碑厅,中竖三块康熙帝御书碑。

董其昌祠
康熙帝御书碑文如下:“华亭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楷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披拂,尤得天然之趣。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所临摹《淳化阁帖》,于《兰亭》、《圣教序》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峰,似拙石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谓是耶。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根底则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又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古法,甚心赏。其用笔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琼绝。临摹最多,每谓天资与工力俱优,致此良易也。”落款是:“康熙岁次乙酉三月,南巡驻跸松江府书。”董其昌祠曾几度修缮,民国时期逐渐破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修建方塔园时方告全部拆除。据《松江文物志》记:董祠最后一进厅堂为“享堂”,设有董其昌像,左侧梁枋上悬“磊落光明”、“百世大师”、“艺术硕望”三匾;右侧梁悬“万世流芳”、“廉明正直”、“南宗北斗”三匾。上述种种,便是来自董其昌家乡松江考之有据的历史信息。


醉白池
溯往已成追忆,往事并不如烟。旧园曾为董其昌觞咏处的松江醉白池公园,1958年在旧园之西扩地60余亩。新园与旧园牵手,萧萧竹,根连根,几处疏影横斜,花开花谢,暗香浮动,幽境相报漫枝春色;尤其是旧园中的明式建筑四面厅,还有那座名为“疑舫”的船形屋宇,画帘高卷秋风里,缃帙闲翻怀故人。
回望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而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崭新的历史。当下,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松江醉白池公园,正以新的生机活力复兴故园旧梦,再现松江书派、画派和其领军人物董其昌纸上墨痕,笔下风云;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于2018年12月25日对外开馆,以其辞旧迎新的满园春色,彰显江南和海派书画艺术古今传承的松江风光,即古有董其昌,今有程十发,还有大批后来人,正在松江这片文化沃土上扎下根来,抽长新绿,开出繁花,装点新时代的艺术春天。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松江 董其昌的松江往事 董其昌 松江往事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