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不能忘却的记忆 ——追思“糖丸爷爷”顾方舟
编者按:
2019年1月2日,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顾方舟先生去世了。在网上,顾方舟被纪念他的网友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作为一名病毒学家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院校长,顾方舟先生92年的生命里有42年在从事糖丸——即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正是因为顾方舟先生牵头将糖丸研制成功,才实现了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灰状态。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因此顾方舟先生的逝世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纪念。为缅怀顾方舟先生,中国医学科学院于1月6日举办了追思会,来自相关国家部委、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患者家属和部分媒体代表参加了缅怀会。作为缅怀会与会媒体代表,本刊特别推出纪念专题追思顾方舟先生。
1月6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举办的顾方舟追思会在东单三条9号召开。这里,也是顾方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顾方舟究竟是谁?他是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院校长,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病毒学家,也是深受无数中国人爱戴的“糖丸爷爷”。
“糖丸爷爷”的一生一事
4天前的1月2日,凌晨刮着大风。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房里,顾方舟的心电图于3时35分变成了直线,享年92岁。
如果不是在医学界,很多人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顾方舟的名字。但他牵头研制的小小糖丸,却成为无数人童年时的甜蜜回忆。
这枚糖丸,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数以亿计的中国儿童成为了糖丸的受益者。
而在顾方舟92年的生命里,有42年在跟脊灰病毒和脊灰疫苗打交道,直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因此,顾方舟自己常说,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糖丸。
这“一事”,历经险阻。至今,仍有很多人对脊灰病毒流行心有余悸。
“那是在1955年,江苏南通首先爆发了大规模的脊灰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且大多为儿童,并有466人死亡。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地,一时间脊灰让全国谈之色变。因为,这种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轻重不等的瘫痪,最严重的是没办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追思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谈及这段过往,依然心情沉重。
临危受命。顾方舟开始进行脊灰病毒相关研究工作,并于1959年被卫生部派到苏联去考察脊灰疫苗的生产工艺。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经研制出了脊灰死疫苗,且两国合作研究出了活疫苗。
“两种疫苗相比较,死疫苗安全,但是低效且价格昂贵,1人份的成本相当于100份活疫苗的成本。而活疫苗虽然便宜高效,但是安全性存在疑问。活疫苗的另一作用是随粪便排出后,可以使减毒病毒存在于环境,人体接触后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根据我国当时的疫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顾方舟先生判断中国走活疫苗的技术路线才现实可行,能够实现广泛接种和人群免疫,因而专门向卫生部写信建议。不久,卫生部采纳了顾先生的建议,成立了研究小组,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看来,顾方舟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个人“拥有相当的科学勇气和社会担当”。
“因为,选择活疫苗还有不确定风险。如果只是从个人安全和免责的角度来说,灭活疫苗显然是首要选择。而真正为国家、民族计,真正为整个人群和社会大众计,为国家现实情况计,才能做出顾方舟先生所作出的选择和决策。而后,在疫苗研制过程中,顾方舟以身试药,尤其是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给不满一岁的幼子试药,就更令后来者唏嘘感叹。”王辰表示。
糖丸是顾方舟先生的另一创举。最早成功生产的脊灰疫苗是液体的,服用不方便且需要冷藏保存。但当时中国还没有冷链运输,这就限制了疫苗在中小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推广。可是要消灭脊灰,就得在所有儿童中推广计划免疫。带着这样的问题,顾方舟和研究团队一起在1962年成功改进剂型,将脊灰疫苗做成一枚枚固体糖丸,一名儿童只需要服用一枚糖丸就可以达到免疫效果。
这种剂型的改进,是中国消灭脊灰之路的独特创举。自此之后,糖丸疫苗陪伴了几代中国人。
“小事”里的“大爱”
虽然顾方舟自言“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但在学生们的记忆中,除了研制脊灰疫苗这样承担历史使命的“大事”,顾方舟还做了很多与“大事”一脉相承的“小事”。
学生赵浩在追思会上讲述了关于顾方舟的一件“小事”。原来,在某次病理课考试后,顾方舟感觉自己答得不错,即便不能拿满分但也八九不离十。可结果卷子发下来只考了60多分,被任课老师教训了一顿。经过深刻反省,顾方舟意识到把课堂讲义背下来虽然可以轻松地应付考试,但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把功课学扎实,因而意味深长地提醒同学们别走他曾经不求甚解的弯路。
同样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的刘德培院士,也是顾方舟的学生。在1986年博士毕业时,刘德培同时申请了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留学以及国家“863”项目。当时,顾方舟曾两次告诉刘德培,这两件事情如果有一件能够落实,刘德培都将在医学界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未曾料想,刘德培的两项申请均获得了批准。
不过难题也接踵而至。当时这两个项目的主管部门认为两项目不能同时进行,让刘德培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任院校长的顾方舟却认为,两个项目都是难得的机会,便组织专家讨论并最终拍板,让刘德培带着课题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到国外去做。
“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期间,顾院长曾两次前来看望我,并指出我们在国际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而在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国内,顾院长还专门召集会议,要我向院校班子成员汇报了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习和工作状况,并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落实了我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刘德培告诉记者,正是凭借着回国后的相关研究成果,1996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在5年之后从巴德年院士手中接过接力棒,掌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0年。
承上启下发展北京协和医学院
顾方舟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院校长,是在1984年~1992年间。也是在此期间,“协和”的校名得以恢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又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者注)。
“但回望历史,顾方舟任校长的8年间,其实是协和医大发展史上相当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我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但国力尚不强盛,在医学和教育上的投入都还有限。而协和医大又是格外袖珍的学校,可获得、可用于学生的资源和资金,就更加捉襟见肘。”忆及在协和医大求学的岁月,84级8年制毕业生朱畴文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的场景,是身为高级学者的顾校长微皱眉头,用略显低沉但不乏坚定的声音在讲话,有时这些讲话也有些无奈。
“实际上,顾校长是协和医大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他既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学者的儒雅,也不乏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虽然学校发展面临着一些发展危机,但校长始终坚持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实习质量。”朱畴文介绍。
8年制学生们完成本科教育就去出国留学,就是顾方舟任校长时面临的危机之一。
“其实学生们留学潮的出现,也是改革开放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影响,但社会舆论却因此将协和医大的本科教育比喻为‘出国预备队’,甚至很多声音建议停掉协和医大的本科教育,只录取研究生。但顾校长顶着巨大的压力,将协和医大的牌子维护了下来,也将8年制医学精英教育坚持了下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党委书记钱昌年看来,当时这样的坚持在现在看来更有意义。
因为,当年出国留学的同学不管后来有没有回到国内工作,大都通过各种方式回归,并加入到共建祖国医学事业的行列。比如,很多医学信息从国外传递进来,就主要是依靠这些留学的同学们。
“追忆和缅怀,并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顾方舟老先生一生固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科学家的使命,用一生的奉献与探索谱写了一曲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人生战歌。现在,顾方舟先生不在了,但他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他在追求科研成果的生命当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永远值得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正如曾益新院士所言,顾方舟先生离开了,但是他建造了一艘护佑中国人健康的生命方舟,这个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糖丸爷爷” 顾方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