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政声政情
给有害App进校园划红线
给有害App进校园划红线(网上中国)
一批学习类App企业近日在京共同发布行业自律倡议,倡导建设高效、健康、有价值的“互联网+教育”行业,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曹一作 新华社发
北京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在某小学读三年级,他的手机里存有关于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的App,专门用来监督孩子写作业和查询考试成绩,另有两款用来接收学校通知,多数App还需要王先生每天签到打卡,让他不胜其烦。
校园App有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一些学校教师开始利用手机在线给学生布置作业、改作业、利用App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害App开始呈现泛滥趋势。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对上述违法违规App进行整顿排查,坚决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校园App将迎来规范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互联网逐渐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随着教育App之间竞争白热化,泥沙俱下的情况开始出现,对其主要用户——中小学生身心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总结来看,这些有害App问题主要有:
“有毒”。有的App存在很多违法违规问题。《南方都市报》此前对市场上30个教育类App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在教学与师资上,仅有1家进行了资质公示,有的App甚至在招聘要求里写明“不需要教师资格证”。教学内容上,曾被多次明令禁止的奥数等超纲内容仍可在4家平台上找到。此外,14个App没有专门的隐私政策,个别App的开屏广告中出现相亲、借贷等广告。
出现这些问题的一大原因,是这些App在开发、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从而造成大量“有毒”App野蛮生长。
“泛滥”。目前市场上教育类App名目繁多、鱼龙混杂,很多以帮助学生学习与教育信息化为名大举进入校园。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底,苹果应用商店的教育类App接近10万个,在所有应用类型占据的第二位,下载热门程度仅次于游戏类应用。而到了去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0万款。
这些App运营商将目光投向校园,主要是看到学生基数大、推广起来更为快速等优势,把学生当成了“唐僧肉”。为达到目的,很多App运营商通过优惠奖品、赞助项目或者直接给回扣等方式,让学校帮忙推广、引导学生下载使用。
“缺监护”。很多学生在使用App时,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职责,学校也不查看App更新,有的App运营商利用这一漏洞,用低俗内容引诱学生在使用学习App时花钱玩游戏或浏览色情信息,对学生成长造成严重危害。
整治在线教育的第一步
针对校园App乱象,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
《通知》重点有:一是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用,要将涉嫌违法违规的App、微信公众号报告当地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二是强调学校把关作用。学校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做到“凡进必审”。三是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明确监管责任和办法,切实保障进入校园的App安全健康、科学适宜。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
有互联网教育产业人士表示,《通知》将规范教育App市场发展,是给进入校园的App设立“门槛”、整治在线教育的第一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类App进校园的道路被卡死。《通知》提出,对学习类App设置“凡进必审”等要求,其实是强化了学校选择和监督的权利,如果运营方愿意与学校进行沟通,并提供产品合规说明,校方的大门还是向这类App敞开的。
中信证券教育行业研究员冯重光指出,政策对不经过学校这道门的在线教育产品影响较小,对以教育App进校园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影响较大,只有真正合规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重视内容回归教育本质
早在教育部的《通知》出台前,各地就已出台了类似规定或进行了专项整治。例如,去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严禁有害学习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强调坚决抵制各类有害App等假借“互联网+教育”名义进入校园。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调查学习类App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学校调查第三方学习类App违规情况。上海市“扫黄打非”部门则对违法违规的学习类App进行查处。
对监管部门来说,未来如何做到有效监管,才能将有害App拒之门外?
“要给学习类App进校园划红线。”专家建议,在准入阶段,监管部门应对在线教育类网站、软件等的开发和推广设置门槛,鼓励平台推出更多特殊产品设计,以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运营阶段,监管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行为,例如面向社会定时公布相关白名单、黑名单等。对于那些不经过学校、由家长或学生下载的App,相关监管更要跟上。
针对学校、教师的监督也应加强。《通知》要求,对违规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严肃问责。下一步,还应发挥监管部门、家长、媒体等力量,杜绝学校、教师违规推销有害、与教学无关的App。
对教育类App行业来说,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教育类App研发,未来应更重视内容、回归教育本质。需知,在线教育行业“挣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提升产品质量、赢得用户口碑,教育类App才能实现更大发展。
彭训文
编辑:王丽鑫
关键词:app 校园 教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