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郑州这所老年大学受追捧 老人进来“不愿意毕业”
“活到老,学到老。”77岁王玉君没有想到,从2000年在老年大学开始学习绘画,兴致越来越高,一学就是18年,成了一名“不愿意毕业”的学生。
说起上老年大学的初衷,王玉君老人笑着说:“学点新东西,培养个兴趣爱好,不和社会脱节,还能找到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
1991年10月,工商银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的前身——河南分行营业部老年大学顺利创建。28年来,老年大学由最初100平方米教室、2名工作人员和单一的教学课程,发展成今天700平方米教室、11人的师资队伍和多学科教学内容的老年综合大学,700多名退休职工在这里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被称为“银发求知的乐园”。
只要身体允许,93岁的退休职工王君杰老人依然会坚持到老年大学“打卡”充电。有时她一星期五天都到校上课学习,是这所大学的模范生。
作为首批学员,王君杰说,这个大学已经上了28年了,她心甘情愿做个永不毕业的学生。
在二十多年的老年大学生活里,除了学习书法和绘画艺术,综合班、音乐班、智能手机班、手工插花班的课王君杰都上过。而老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出版了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君杰书画集》。
在工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像王君杰这样“不愿毕业”的学生有很多。“我们的学制实行的是终身制,不以追求文凭、追求学位为目标,而以快乐、健康为追求,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老年大学有关负责人说,这样做实际上等于是将老年大学变成了一个“文化养老”的场所,把“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结合起来,这在全国的老年大学办学实践中颇有独创性。
如今,晚年幸福不仅仅是吃好穿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标配”。
经过28年的精心培育,工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已经是枝繁叶茂,成果突出。
音乐班结合教学,在学员中有计划地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戏曲小组、太极拳队等,自编自演了许多节目,组织了多次大型联欢会和演出,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表演和银行系统的宣传活动。书法、国画和古典文学,是这所学校的传统重点课程。而据不完全统计,老年大学已有50多名同学被吸收为市以上书协会员,退休职工中400多人次参加过书画作品展。
同时,老年大学还探索创建“班级+团队+支部”的临时党支部建设模式,组织党员学员参与文明创建、精准扶贫、关心下一代、爱心公益等活动。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4亿,且老龄化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其中,独居和空巢退休老职工日益增多,也让老年大学受到追捧。
在郑州,“入学难”不光考验着孩子,同样也考验着老年人。以郑州市老干部大学为例,因为面向所有在郑州居住的老人开放,每学期象征性收费百元左右,同样也是一位难求。
“每学期学员人数都在增长,可依然不能满足需求。”郑州市老干部大学相关负责人陈霞建议说,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让每一个老年人与时代同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努力。
“现在的老年人,已由过去的老有所养,变为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商银行河南分行副行长兼郑州分行行长、老年大学校长王晓东说,学校开展的老年课程,一直在顺应时代要求,从课堂设置到教学管理既注重政治性、知识性,也强调科学性、趣味性,这种教育养老的方式,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享受快乐的养老方式,力争为他们追求新梦想、拥抱新生活搭建平台。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老年大学 郑州 老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