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范迪安:大国屹立世界东方 丹青彰显时代气象
开栏的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中国的历史由此开辟新纪元。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靳尚谊 赵 域 闫振铎 叶武林复制)
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开国大典上那句响彻云霄的宣言犹在耳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大地上欢声雷动的情景犹在眼前。
今天,人民日报文艺部特推出“逐梦70年”栏目,美术副刊以油画《开国大典》为开篇,由新中国美术经典逐一回顾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以及新中国美术随着历史进程一步步拓展的足迹,在经典的赏析中追忆,在审美的愉悦中感奋,在艺术的升华中体会民族精神的庄严与伟大。
创作于1953年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场景,以真实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表现方式,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时刻,化为永恒的丹青华章。
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调,运用宏观开阔的构图方式,将天安门城楼的内景和天安门广场的外景浑然相连,视野宽广深远。作者董希文先生,以写实的造型手法塑造了人民领袖和开国元勋的精神风采,形象惟妙惟肖;对广场的人群队列和蓝天白云的描绘,则以写意的笔法,传达出舒朗明快的意境。在用色上,董希文将中国工笔重彩和敦煌壁画的用色特点融入油画色感,同时以新年画的装饰性贯通全局,整幅画面充满明亮雍容的色彩氛围,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开国大典》小稿,虽尺幅仅有20厘米,但画面结构的铺陈布局、场景构图的叙事安排、人物形象的勾勒造型显示出画家已胸有成竹,宏伟气象跃然纸上。《开国大典》以恢弘的场景、明亮的色泽和传神的形象,塑造了新中国的开国气象与大国风范,既具有历史真实性,又充满高昂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董希文先生是一位为中国油画艺术和美术教育做出毕生贡献的艺术巨匠。他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浙江绍兴,自幼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滋养,曾先后在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艺专等五所美术专业学校学习,转益多师而博采众长。他成长于充满忧患和乱世纷争的20世纪前半叶,却有着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艺术理想,年轻时即展现出激越的艺术热情和创新的艺术才华。在研学西方油画方法的同时,他重视民族艺术遗产,独辟蹊径,走向西部,历时近三年,在敦煌莫高窟寂寞面壁,研究和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也深刻感受到西部边疆地区的自然风物与民族风情,从而将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规律与特点转化为自己的表现语言,形成油画艺术的创新风貌。
新中国成立之后,董希文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在油画研究和创作上提出重大学术命题,以“油画中国风”“油画民族化”为目标,进行深入探索。他立足中国大地,深入藏区,重走长征路,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画出了极为生动的人物肖像、风景写生和主题创作,作品充满崭新的民族美学意蕴和蓬勃生命力,充满时代生活的诗情画意,在油画语言的中国化转换上树立了成功典范。
董希文先生的杰出贡献,在于他对历史、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充满感情,对时代的变迁富有敏锐的感受力。他创作的《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百万雄师下江南》《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史诗性的主题画,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创造了崭新的艺术意境,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已成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佳作。董希文在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中构建了宽阔的文化视野与崭新的民族美学,更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拓宽了表现路径,用视觉的形式塑造了时代精神和大国气象。他的艺术在新中国美术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散发出永久的光辉,成为屹立于中国美术史册中的巍然高峰。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编辑:杨岚
关键词:美术 油画 艺术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