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零包装商业尝试起步:购物,不包装也可以
购物,不包装也可以(说道)
刚刚起步的零包装商业尝试,很可能会遇到诸多挑战。但是让消费褪去过多不必要包装的尝试,还是相当可喜
儿时,我常拎个空瓶子到杂货铺去打酱油。看着小店老板熟练地用竹提子舀出酱油、灌进瓶子,空气中弥漫的微咸香味,到现在还能想起……那时,散卖无包装的商品很常见。与商品无包装相应的是,以前家里产生的垃圾很少。剩菜剩饭,留给鸡鸭吃;瓶子袋子,留着反复用;可燃的废纸什么的,塞进灶膛成了做饭的燃料……
如今,商品独立包装早已是常态。独立包装有一定的便携性,但也增加了对资源的消耗。再加上过度包装、豪华包装的存在,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也越来越多。
近日,我偶然在北京发现了有家小店的售卖模式似曾相识:称重散卖。这儿的洗发水、沐浴露、洗发粉等都无包装出售。想要购买,可以自带瓶子。小店的主人是个零包装无浪费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不仅身体力行,也尝试用商业模式去推广。她周围也不乏志同道合之人,一起推动着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
“零包装”,传统的智慧重新成了新潮的理念。这背后,是对过度包装的反思。一个塑料袋,使用时间或许不过几小时,降解却要花上数百年。与其头疼包装制品垃圾的回收、降解问题,不如摆脱对塑料袋的重度依赖,减少垃圾的产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能省则省,无包装或者简包装显得自然而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差那点钱”“包装更卫生美观”“没有包装多不方便”这类观点更为普遍。哪怕是已经实施十余年的“限塑令”,至今依然不断遇到新问题。想要扭转公众的消费习惯,显然没那么简单。
环保的公众教育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这种消费方式要吸引顾客,单纯以环保为卖点是不够的。便利、卫生、品质、价格等等,也要充分考虑。
在上下游的配套体系尚未完善之时,刚刚起步的零包装商业尝试,很可能会遇到诸多挑战。但是这种让消费褪去过多不必要的包装的尝试,还是相当可喜。谁说星星之火,就不能燎原呢?
黄碧梅
编辑:秦云
关键词:零包装 购物 零包装商业尝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