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美遭遇极寒天气 全球变暖仍是进行时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全球热点)北美遭遇极寒天气 全球变暖仍是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
近日,美国许多地区遭遇极寒天气,进而引发一波关于让全球变暖“回来”的热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近期遭遇寒潮仅仅是一个国家部分地区短期内的天气情况,不代表全球气候大环境。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变暖仍在继续,且深深危害全球环境。携手应对全球变暖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是人类共识。
【新闻事实】
28日,一场寒流为美国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各州带来了大幅降温和降雪。根据美国气象部门检测,在中西部明尼苏达州和南北达科塔州等部分地区达到零下45摄氏度,而在29日和31日之间,芝加哥可能遭遇零下44摄氏度的低温,甚至有可能在30日打破有史以来最低温纪录。
气象学家布莱恩·赫利说,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人在户外停留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被冻伤或者失温,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美国中西部许多地区学校停课,全国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
此次寒潮还在网络上引发了一波关于让全球变暖“回来”的热议,迫使许多机构再次重申局部天气不等于全球气候的道理。
【深度分析】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解释了美国这一波寒潮天气的原因:位于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近来不稳定,导致通常聚集在北极上空的冷空气南下,侵入美国上空,带来了寒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说:“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过去在北半球冬季常发生。”
由于全球大气运动的复杂性,此次“极地涡旋”不稳定的原因目前难以追溯。不过全球科学界倒是有一个共识,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原有的气候模式被打破,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更频繁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全球变暖仍是大趋势,未来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携手应对全球变暖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是人类共识。
【即时评论】
一时一地遭遇寒潮便喊出要全球变暖“回来”,无异于一个人偶感风寒怕冷,却不顾正是炎炎夏日,对整个屋子的人说要把空调开成热风。
其实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就能看到全球变暖不仅正在发生,而且已在全球许多地方造成危害,如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即便是特朗普政府去年11月发布的《国家气候评估》报告,也承认气候变化正在给美国的农业、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民众健康等多个方面带来损害。
全球变暖需要全球携手应对。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去年12月在波兰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上所说,要避免出现全球性的气候混乱,“我们有集体责任”。
【背景链接】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已经高出1.1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去年11月底发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其中最近4年占据排行榜前4位。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8年8月,印度西南部遭遇了该国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洪灾,造成140多万人流离失所,受影响人口超过540万;欧洲大部分地区2018年春末和夏季则经历了异常高温和干旱;北极圈以北的高温及持续时间都创下纪录。(记者:黄堃、刘阳;编辑:刘学、鲁豫)
编辑:秦云
关键词:北美 极寒天气 全球变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