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140公里巡检路上 他坚守世界高铁第一高隧六年
在中铁兰州局武威工务段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线路工宋辉的工作从凌晨开始。
这时,忙碌的兰新高铁军马场段不再有列车通行,宋辉和工友抓紧“天窗”时间,对工区上下140公里的线路和祁连山隧道群的7座隧道进行养护维修。
宋辉已在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工区坚守6年。
军马场线路工区位于祁连山内,宋辉经常要上线路,查看铁道上是否有杂物、监测轨距是否正常、监测轨道是否平整,一夜下来,至少要走8公里。“眼前就是巍巍祁连山,满眼的壮丽”。刚来时,看到大漠雪山和兰新高铁上飞驰的列车,宋辉感觉“心情很敞亮,浑身都有劲儿”。
军马场线路工区到最近的民乐县城要走80多公里的牧道,生活所需都有专人送达。久而久之,与现代生活脱节。“平时更接触不到女孩,有人介绍对象,一见面都没话说。”宋辉今年28岁,依旧单身。
“很多人熬不住,离开了这里。”2013年,军马场线路工区分来十几个年轻人,可没过几年,只剩下4人坚守,宋辉成了“元老”。
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的大梁隧道是他们必须监测的线路,“要保证150多根轨枕之间的高低误差率不超过两毫米”。这让宋辉的徒弟——23岁的青海小伙赵以明有些“发怵”。他刚来这里3个月,第一天上班,仗着自己来自高原,只穿一双单鞋,“一次便被冻怕了”。
大梁隧道海拔高达3608米,最低气温可达-39℃。宋辉鼓励赵以明,“想想为什么只有中国高铁可以在行驶中保证硬币立而不倒,这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1月28日,小年夜,线路工人在夜色中准时出发。凌晨1时20分,他们抵达“第一高隧”。很快,组装轨检仪器的声音打破了茫茫雪山的寂静。
根据分工,赵以明负责轨测小车的运行。他先是弯腰半跪在钢轨间,检查小车是否固定,接着又从背包拿出电脑等检测设备。令他庆幸的是,电脑一次开机成功。“可以不用把电池放到胸口了,”赵以明长吁了一口气。
此时,另外两名工友正在轨道两旁的隧道壁安装棱镜,而宋辉则紧盯眼前的全站仪,收集钢轨的“身体指标”。“全站仪和8个点的棱镜形成一张控制网,测量小车则通过在轨道上的行进采集数据,由电脑程序进行比对。”
受气候、地质变化和列车碾压等因素影响,高铁线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肉眼无法观测到的毫米级变化。而宋辉和工友的任务,是将这些误差“揪”出来,形成动道方案,再通过调整线路扣件系统完成养护。
夜色渐深,仪表盘上的温度降到-20℃。在如此寒冷的野外作业,线路工却没有戴手套。“因为设备特别灵敏,戴手套会影响操作的准确度。”隔一会儿,他们就搓搓手,或对着双手呼一口热气。
在距离大梁隧道两公里处的另一个检修点,也有铁路职工不停地弯腰、起身,一次次用双手刨开轨道两侧的积雪,松开扣件后,根据方案标明的数据,通过更换轨道下的垫板厚度,调整轨道之间的高低误差。
“没办法改变环境,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宋辉说,在军马场,风雪大,干劲更大;海拔高,标准更高。
在年轻工人成长的同时,军马场线路工区也交出优异成绩,在兰新高铁运行4年期间,0失误0意外。宋辉也更加明白坚守的意义,“每次平安回家和家人团聚,就会更深刻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凌晨4时50分,“第一高隧”的检修工作全部结束,宋辉和工友带着一身疲惫,在回程的车厢里沉沉睡去。车窗外,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宋辉 线路 坚守 马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