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乡愁变甜了”——苦聪博士回乡记
离开春城昆明,过玉溪,翻越哀牢山……1月25日,32岁的苦聪人王生云博士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木厂村。
去年7月,王生云从北大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是镇沅苦聪人中的第一位北大学生,也是他们村里第一位博士。他选择回到云南昆明,成为党校的一名教师。
这是他毕业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几天前,他就用手机订了回乡的大巴车票,预订了一辆到昆明车站的“专车”,还专门购买了带给家人的电饭煲、药酒等礼品。
王生云是地地道道的拉祜族苦聪人,他的祖辈世代居住在大山里,在新中国成立前还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苦聪人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今天,苦聪人正在边远的哀牢山区紧跟着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的前进步伐。
小时候,王生云从家里的院子望出去,四面都是高高的山,他一直以为世界就是寨子这么大。上了小学,他在课本上看到很多图片,发现原来山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后来,他读书走出大山,心中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但那时的乡愁充满无奈: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巴,王生云有一双塑料凉鞋,一直舍不得扔。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双鞋子,从初中一直穿到上大学。
前几次电话中,父母不断说起家乡的变化,让他对这次回乡充满期待:那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寨子和寨子里的亲人现在是什么样子?
思绪在山间飘荡,往事不断涌上心头。
一路翻山越岭,大巴车跑了七八个小时,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者东镇。“这比我以前上学时快多了。”王生云提着行李下了车,骑着摩托车赶来的堂弟早在路边等着接他回家。
从镇上到木厂村的这条路,王生云记不清走了多少遍。他读初中时,这条路窄得连摩托车都没法骑,走路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山崖。当时他去县里读初中,早上五点多就要出门,点着火把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赶上去县城的班车。
“哥,咱们县正在修高速路,进村的硬化路也快铺好了。你下次回家肯定更快!”堂弟骑着摩托车乐呵呵地对他说。不到半小时,摩托车就开到了家里。
一阵阵熟悉的饭菜香飘来,王生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父亲早早便杀了一头年猪,还邀请了20多个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饭。
饭菜摆上桌,王生云向亲朋好友一一敬酒。
“还记得吗?你们上小学那会儿连鞋子都没得穿,白天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我只能把课程安排在清晨和晚上。”他的小学老师周道学抿了一口酒说。
老师的一席话勾起了王生云的回忆:读小学时,因没鞋子穿,他冬天只能光着脚去上学,小脚丫踩在冰冷的山路上,就像无数根针扎进了脚底板。
“咱这大山沟里能出一个博士太不容易了,现在的孩子比你那时候幸福多啦。”周老师说,村小学建起了宽敞的教学楼,学生们每天都有营养餐,苦聪人的孩子考上大学每年还有补助,现在村里人都愿意供孩子读书。
过去,因为贫穷闭塞,苦聪人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见到生人都不敢上前打招呼,甚至还会害羞地躲起来。这两年,镇沅县办了多个深度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班,苦聪人学会了砌墙、钢筋绑扎等技能,慢慢开始尝试外出打工。
“村里今年有人去广东打工了,还有人还讨了外地媳妇回来。”王生云的姐姐说,自己也在学着做生意,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
“政府给我们补助,每家每户都修了厕所,还有太阳能热水器,以后能洗热水澡咯。”
“你的小外甥快要读初中了,以后肯定比我们有文化。”
……
大家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起劲,每句话都让王生云心里感觉又甜又暖。
以前,家乡贫困的生活在王生云记忆里总是苦多于甜。近几年,每次回乡看到寨子变化不断,王生云都欣喜不已。这次回乡,乡亲们的发展好势头更令他兴奋。
“你看,曾经苦涩的乡愁,越来越甜了。”王生云说。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王生云 苦聪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