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赤脚医生”行医32年 春节骑摩托上门为人治病
行医就是行善,坚守就是陪伴……
大年初五(2月9日)早上,天还没亮,睡梦中的付雪清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了。一分钟不到,穿戴整理好的付雪清将门外背着一个七八岁男孩的中年农妇迎进诊所。
“吃多了生熟混杂的东西引起消化不良!”经过诊断,付雪清现场用开水兑了冲剂,随后,男孩的病情明显减轻。付雪清又给男孩配了一些药,交代了几句,农妇便带着孩子离去。
这个春节,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哪里有人生病了,付雪清就背上医药包,骑着摩托车到病患家里。
从“落榜书生”到“赤脚医生”
在丰都高家镇汶溪村,大家叫付雪清“付大夫”,他却说自己是“赤脚医生”,而就是这名“赤脚医生”,32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
“新的一年里,希望村民能有个好身体,更好地享受幸福生活。”付雪清说。
今年47岁的付雪清从事村医职业已32年,经常身背药箱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热情的服务,为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撑起保护伞。谁家遇到头疼脑热、伤风感冒,都会来找他。遇到不能来的,只要打一个电话,他便骑着自己的摩托上门诊治。
“付医生平时对村民热心,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村里的男女老少基本都认识他。”村民李茂权说,村民看病没钱,还可以赊账。
1986年,付雪清由于偏科严重,参加中考时落榜。付雪清说,自己的医术是父亲手把手传授的。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当过卫生兵,退役回到家乡后,带回医术继续为乡亲们服务。15岁那年,付雪清一边务农,一边跟父亲学习医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上他的刻苦学习,付雪清逐渐掌握了常见病的治疗技术,可以独立为病人治病。这几年,他多次接受县卫生局组织的专业培训,医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春节不敢沾酒:要“时刻准备着”
小小的诊室里,不时就有前来看病的患者。整个春节期间,付雪清一滴酒不敢沾,除了吃饭,付雪清就待在办公室,等待着病患的到来或是电话的通知。
在付雪清的办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沓资料,上面记载着每个村民的姓名、病情、家庭地址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付雪清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原来,村里很多孕妇临产,都是请付雪清去接生。
付雪清回忆,以前的汶溪村,前靠长江,后倚老塘山,虽然风景秀丽,但由于不通公路,老百姓生了病,去镇卫生院或到县级医院只能坐船,时间长,也不方便,只有到村卫生站找付雪清诊治。即便如此,住得偏远的病人,爬坡上坎来回也要花一个多小时。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遇到病人行走不便的,只能家属找上门来叫我,然后背上药箱出诊。不论多远,也不论严寒酷暑还是日晒雨淋,我都不会推辞。”付雪清说,“现在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加上手机使用的普及,病人在家只要一个电话,我就可以骑上电瓶车出诊。”
小乡村有了“药品超市”
如今,付雪清的工作更加便利高效,在村卫生室里,药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足,一进药房,满满当当、整整齐齐,足有上千种,西药、中成药、饮片琳琅满目,村民一进来总以为到了药品超市。
付雪清介绍,目前在村里,儿科、内科、外科、妇科甚至连接生都做,村民小病不出村就能看好。
这里的村卫生室,还配备了听诊器、便携式高压消毒锅、冷藏包(箱)等22件基本医疗设备和资料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同时,村卫生室还配置了健康一体机。
据了解,为巩固村医队伍,丰都县加强了对村医的培训和考核。各级财政落实了村医日常工作、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和一般诊疗费。年终经考核只要基本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村医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
“丰都县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村民尽快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付雪清说。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付雪清 村民 赤脚医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