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视频里的年夜饭——中国工程师为非盟峰会保驾护航
过年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史永政最想吃的是锅巴菜,一种在他家乡天津常见的特色小吃。
29岁的史永政是中国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技术组的工程师。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每年中国春节前后,恰是非盟举行峰会系列会议的时段,这也是技术组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进了腊月,家乡的年味浓了,史永政的工作却越来越多,一通检修电话响起,他可能就要忙过饭点。
连轴转直到2月4日,除夕,史永政忙里偷闲跟家里视频聊天,正赶上家里人围桌吃年夜饭。技术组平日伙食不错,饭菜都吃得惯,但隔着屏幕看到一桌丰盛的家宴,史永政更馋他的锅巴菜了。这是他第一次不在家过年。
“当初选择来非洲常驻,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不过这一年下来,也确实有点想家。”史永政说。
那天,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非盟会议中心在蓝天下的图片,祝五个时区外的亲朋好友新年快乐。晚上,在技术组驻地,大家已挂起红灯笼,贴好福字,简易房里用彩带围成“欢度春节”,大家围坐一起聚餐,守候北京时间的农历新年钟声。
这样的除夕,对54岁的张锁新来说已是第7次。2012年,会议中心顺利移交非盟方并投入使用,张锁新就作为第一期技术组成员常驻亚的斯亚贝巴,直到今天。
这些年,张锁新心心念念的年夜饭是家乡的肉圆子,“又嫩又鲜,离家就吃不到了”,这肉圆子,象征着阖家团圆。
张锁新家乡是江苏溧阳,那里有春节去祠堂祭祖的习俗,他是家中长子,却常年缺席祭祖仪式。他选择在海外为自己的家庭尽责任。“在外打拼,是为了家里过得更好。上有老,下有小,都是牵挂。家人幸福平安,我就感到踏实。”
非盟峰会系列会议期间,技术组要加强会场保障,强电、弱电、给排水、消防、通风……各项工作都少不了。全组21名成员每天6点开工,常常工作到深夜。有人开玩笑说:“在这里工作,每逢春节瘦三斤。”
2月10日,非盟第32届首脑会议开幕。当天的议程比预定时间推迟两个多小时,史永政检修完主会场的弱电设备已是晚上10点,排查工作还没有全做完。
“我的工作要是出一点纰漏,明天会场上就会有代表无法正常听会。”史永政说。
“峰会期间绝对不能掉链子,要全力以赴。”张锁新说。
同样被调动起来为峰会保驾护航的,还有为数众多的当地技术人员。每次中方技术组和当地技术人员共同保障峰会,都是一次集中的现场教学。长年累月相处下来,张锁新和对口的本地员工之间已经可以用中文和埃塞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交流业务。
技术组组长毕东生说,技术转移是每一期中方技术组工作的重要内容。本届非盟峰会结束后,技术组将在3月至6月对非盟方一线操作员和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不定期开设专项实操课程。“我们的技术转移毫无保留。”
11日峰会闭幕,紧接着的12日,非盟会议中心又要迎来非盟、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食品安全会议。史永政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穿着印有“中国援助”标志的工作服,在象征中非友谊的非盟会议中心奔忙。
史永政说,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很有成就感。
编辑:张力洋
关键词:技术 非盟 史永 永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