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一家三代调车人
“90后”何志刚,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铁路之家”。
爷爷何麻牛,是兰州局天水站建站伊始的铁路工人,如今已84岁。
父亲何小彦子承父业,1986年参加铁路调车工作,从制动员、连接员、调车长一路走来,现担任天水站运转车间定额员。
在绵延的西陇海线上,天水站已历经73个春秋,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路,留下了几代人创业发展的奋斗足迹。何志刚祖孙三代,在铁路调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目睹了天水站建站以来的点点滴滴和变化历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北铁路成长、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天水站是宝(鸡)天(水)铁路的终点,只有三股道站线,每天发送旅客几十人。后来天兰铁路、宝兰二线相继建成通车,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如今天水还通了高铁。”谈起自己的经历,何麻牛老人神采飞扬,满满都是对铁路发展、科技进步的感慨。
“我从小就爱听爷爷讲他们那个年代的铁路故事,蒸汽机、手信号、信号旗、手扳道岔,是爷爷对铁路最深最美好的记忆。”何志刚说,虽然这些铁路设备早已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爷爷对铁路的热爱,对工作的敬畏却依然如故。
“我干了近四十年,没有闯过祸。一火车那么多人,安全最重要。”在何志刚的印象中,这是爷爷对父亲、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父亲何小彦从事调车工作的时候,铁路设施设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蒸汽机慢慢变成了内燃机,信号灯逐渐代替了手信号操、信号旗,我们也不用去手动扳道岔了。”何小彦说,铁路调车工作环境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安全了。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不知不觉间,从小在铁道边长大,见惯了铁流滚滚的何志刚,也和爷爷、父亲一样,在2013年走上了铁路调车的岗位。
“可能是受爷爷、父亲的耳濡目染吧,铁路、调车、安全……这些字眼在我心里早早扎下了根。”何志刚说,铁路是爷爷和爸爸为之一生坚守并自豪的事业,既然我也选择了铁路工作,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干好,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份传承。
何志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凭着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充满干劲的工作激情,短短五年时间,他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在集团公司的技能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得调车组制动员、连接员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何志刚一家,由于工作性质和倒班原因,每逢节假日都是聚少离多。“今年春节我还要坚守岗位,父亲也要值班,不过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何志刚说,我和所有铁路人一样,尤其是在春运期间,更要坚守自己的岗位,确保安全、保障畅通。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铁路 调车 志刚 爷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