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故宫“上元之夜”刷屏 元宵节到底为啥要观灯?
毫无悬念,昨晚“紫禁城上元之夜”刷屏了: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此外,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各种充满创意的灯笼或者灯光秀。
民俗学专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说,元宵节的特点主要就集中在狂欢、观灯这两点上。而且,上元节和元宵节原本是同一天。所以元宵节当晚可以称为“上元夜”。

元宵节原本又称“灯节”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素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所以也叫灯节,沿袭至今。
元宵节观灯的习俗起源较早,在唐代,元宵放灯已发展为很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据记载,当时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十分好看。
对那时观灯的盛景,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花灯与月光相映的动人场面。
宋代的灯会则更为壮观,每每灯会期间人潮涌动,人们一边观赏造型各异的花灯,一边品节令小吃。苏东坡曾描摹道“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此后,元宵灯节的规模与时间不断变化。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合计三天;宋代又在正月十六之后加了两日,算下来是五天;明代则是到由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天时间。

依据灯期,最初张灯的那一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则叫“残灯”、“阑灯”,十分有趣。
“花灯”类型都有哪些?
如今每逢元宵节,小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式灯笼,更不用说各地举办的大型灯会,常有造型别致的彩灯出现。
在古代,元宵节花灯的品种也十分丰富。以南宋举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据说,那时最大的苏灯,直径可达三四尺,用五色琉璃制成,上面还有山水人物,栩栩如生。
另外,还有如“混然玻璃球”般的“无骨灯”、“刻镂金珀玳瑁以饰”的魫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的珠子灯……相当新巧。
其中,“走马灯”又叫蟠螭灯、马骑灯,制作相当精巧:它设有“轮轴”,也叫纸轮风车,上有剪纸,在灯内点上蜡烛后燃烧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带动轮轴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灯屏上,图象不断变化。

王娟则表示,古代比较常见的,还有包括体型巨大的“鳌灯”在内的象形灯,仿照事物形象编制而成,如龙灯、虎灯等。还有根据戏曲故事、民间故事制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十分好看。
那些与“灯”相关的习俗
除观灯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灯”有关的习俗。民俗学专家萧放告诉记者,比如浙江温州有“挑灯会”之俗。元宵节那天,很多人把纸糊灯笼挑在竹枝上面,意味“迎春”,非常热闹。
此外,古代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后开学,那时,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就叫“开灯”,学生们把带来做好的花灯,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其实,无论是“闹元宵”也好,“闹花灯”也罢,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萧放则表示,元宵的节俗意义与岁首密切相关,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的锣鼓、灯火、游人一起编织着元夕的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俗的独特景观。(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元宵节 观灯 刷屏 花灯 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