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去博物馆过中国年”蔚然成风

英国艺术、遗产、旅游国务大臣迈克·埃利斯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科学春晚”上观看“天工开物AR展”

伦敦博物馆的英文讲解员讲述中国春节故事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团在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演出
随着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在英国日益深入人心,英国博物馆逐渐成为春节庆祝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如今,“去博物馆过中国年”已是每年1月至2月英国家庭翘首以盼的周末活动,春节也被英国各大博物馆当作集中举办活动的重要节点。
2019年春节前后的3个周末,全英多家博物馆掀起庆祝中国新年的热潮。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伦敦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等已连续多年举办春节庆祝活动,今年,伦敦科学博物馆也加入这一阵营。据统计,今年,伦敦地区博物馆春节庆祝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超过3万。其中,伦敦博物馆“中国周末”吸引观众超过5000人次,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中国家庭日”参与观众超过6000人次,伦敦科学博物馆“科学春晚”活动观众超过7000人次。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布里斯托博物馆、德比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格拉斯哥博物馆、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也纷纷举办春节庆祝活动。
在英国各大博物馆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日渐呈现出资源本土化、内容差异化、组织专业化、工作机制化等特点。
各馆活动多为自发举办,以本馆人员为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调动当地华人艺术社团及中国文化爱好者,聚焦服务博物馆会员、核心观众群及周边社区,特别针对家庭开展适宜儿童参与的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展示春节民俗和中国文化元素为主,如舞龙舞狮、功夫、民乐、舞蹈表演,书法、剪纸、年画展示等。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派的“欢乐春节”艺术团组每年仅在一两家博物馆演出,其余各馆开展活动均依托当地资源。以英国国家美术馆和伦敦博物馆为例,中国功夫课堂由当地武术团体中的英国人教授,春节故事会由专业的英文讲解员或当地中国文化学者讲述。
英国各博物馆早期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同质化严重,对中国文化的宣介也停留在粗浅层面。随着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日益加深,各馆在设计活动时也根据馆藏特色分别做文章。如英国国家美术馆今年举办了“寻找西方油画中的生肖”,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活动包括中国清朝船旗制作等。活动形式也不仅是普通的“家庭日”,还有专业展览和讲座。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科学春晚”活动包括“天工开物AR展”“中国中生代化石展”“中国航天计划”等内容,还专门从诺丁汉大学、欧洲航天局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如今,春节庆祝活动已成为英国各博物馆馆办活动年度重点项目,通常由社教部门组织实施,每年9月前后确定活动举办时间,在官网发布预告并显示在年度活动日历中。活动通常情况下免费向公众开放,并采用“随时加入”形式。不过,为限制参与人数、确保活动效果,各馆对热门项目逐渐采取预订制。例如,今年伦敦博物馆的“中国周末”和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科学春晚”均需提前预订或现场排队等候入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团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演出亦安排观众分批次、分时段观看。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活动 英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