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张春莉)“近年,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着规模较小、条件较差、办学效益低等情况,农村义务教育整体仍然薄弱。”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建议,加强农村中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周松勃认为: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依据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化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和当地环境等因素设点布校,提高办学效益。结合实际,认真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划与建设,优先安排改扩建或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完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要求。学生可实行走读和寄宿相结合,要充分安排好寄宿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周松勃建议,政府部门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