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将辉)城市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约住宿"(即民宿,又称共享住宿)也日渐火热,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我作为重庆市旅游管理的负责人,最近一年来,相继接到几十起投诉,问题的焦点就是网约住房的问题。一类是游客投诉网约住房违规问题,另一类是网约住房的小区居民的集体投诉。”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主任刘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随着各种推广手段更新,一些城市景点成为"网红",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网约住宿"作为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在满足人们出行住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高闲置房产利用效率、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共享房源将超过600万套,房客数将超过1亿人。
重庆相关部门调研,网约房床位多达20多万个。
随着共享住宿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猛,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接到这类投诉时感到非常棘手,目前,对"网约住宿"是属于旅馆业还是房屋租赁业等一系列问题尚无明确界定,也无相关法律予以规范。如共享住宿申办旅馆业《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存在困难,申请颁发旅店业许可证存在许可适用法律上的障碍,经营主体界定不清,租客维权难度大,维权客体不清。所以该谁管就是最现实的问题。”
"网约住宿"一般零散分布在居民小区或公寓楼内,经营方式较为隐蔽,公安、消防、工商、旅游等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其次还涉及到其他邻居的居住权问题,扰民问题一直是绕不去的话题,扰民的纠纷逐年上涨,相关案例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共享住宿相比传统酒店旅游经营成本低,资本迅速向共享住宿业聚集,对投资经营成本较高的传统旅店业造成直接冲击。
如何加强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刘旗建议,参考国内外"网约住宿"发展的经验,应进一步明确"网约住宿"的范围并首先从法规层面明确经营业主、网约平台、租住人员等责任义务和属地政府、有关部门职责等,待时机成熟后,推进国家立法,确保权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解决"网约住宿"的合法性问题,避免因无证经营避税引起的不正当竞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制定"网约住宿"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发展方向、总体布局、推进计划;健全行业标准,形成合理有效的全国适用标准,建立统一的国家"网约住宿"行业管理规范;对"网约住宿"的消防、治安、卫生、食品等作出详细规定,规范共享住宿行为。
“‘网约住宿’不是‘世外桃源’,应规范发展,而不要等到出现类似的网约车恶性事件才开始重视。”接受采访时,刘旗特意强调。
编辑:王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