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寅峰)“目前我国近视人口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侨联副主席魏英杰说起来忧心忡忡。他是一位心脑血管病方面的医学专家,今年两会提交的提案,关注的却是中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其实不光是魏英杰委员,很多人都注意到,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看到有关报刊刊载的《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作出重要批示,‘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魏英杰说,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2018年8月30日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具体措施中尤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包括:严禁学生携带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带入学校后统一管理;学校教学不依赖电子产品等。
但是,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触及,无论是在家中、公共场所,甚至是学校。
“现在有些学校的部分作业需要借助手机或平板电脑完成,学校老师通过网络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多。”魏英杰说,有些电子作业的客户端确实做得挺不错,“特别是英语,跟读和反馈的功能都挺好,孩子也比较感兴趣。但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有限,一不注意就拿着手机玩游戏,手机做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电子作业变成了孩子要求每天上网的理由。”
教学的“电子化”若长期无序发展,必将对孩子们的视力乃至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魏英杰建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每年对学校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建立考核评议和奖惩制度。
魏英杰也呼吁,中小学取消电子作业,对某些科目如必须使用电子作业也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对于违规发布电子作业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警示。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