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徐金玉)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每年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
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徐英看来,影响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困难是多方面的。
“首先,持续降成本为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带来挑战。”徐英介绍,2015年,银监会提出“三个不低于”,对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客户数和申贷获得率明确了监管要求;2018年初,银保监会调整小微金融工作安排,“三个不低于”改为监测指标,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提出明确要求。“如果持续降低利率,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经营能力带来挑战。”
徐英说,不仅如此,监管考核也使金融机构经营难度增加,配套机构不完善也使金融机构难以实现有效投放。
“配套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问题,甚至有些制度由于缺乏配套的操作机制,从而出现了中梗阻现象,让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上有心而无力。”徐英说。
为此,他认为,要强化各级政府对支持民营经济的主体责任,尤其是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配套机制已是刻不容缓,要加大在司法、税收制度方面的保护和支持,推动降低评估费、公证费等各种费用;要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改善融资担保环境。
现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打破信息鸿沟,同样要创新工作方式。
“我建议统筹建立统一共享的小微企业信息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快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小微企业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徐英说,可以整合银行、工商、税务、电力、海关、发改等部门信息,整合企业经营信息、市场信息和征信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改善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环境。
“只有多措并举,使金融机构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才能切实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上用心尽力。”徐英说。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