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林仪) 扎根于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从事雕塑创作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的生长呼吸。5年来,许鸿飞和团队走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城市,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雕塑艺术家的声音,受到无数外国朋友的喜爱。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外国人好奇他来自哪里,当说出广州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我们总说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好对外传播,而很多外国人连广州在哪里都不知道。”
有感于此,许鸿飞开始思索如何打造好人文湾区这个“IP”“我们需要一个由政府驱动,民众参与的文化赛事,通过赛事集聚湾区人民智慧,通过主题引导创作生产,从民间发掘更多文化精品、文化创意、文艺人才,打造一个文化艺术界的‘奥斯卡’,进一步提高湾区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为此,许鸿飞提出设立金湾奖——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奖,两年一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带——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立永久会址(场馆),会展内容可以先从雕塑、玉器、民俗等领域逐步展开。
“金湾奖的奖杯可以参考奥斯卡的小金人、世界杯的大力神设计一个可以流传,符号化的作品,形成一个IP。大湾区11个城市一起发动起来,每个城市每月启动一个艺术门类比赛,整体作为一个项目包装推广,大湾区各城市媒体均在活动期间做相应配合宣传。精品展演在境内外各举行一次,免费向公众开放。适合包装的优秀作品可以出书、出画册、光碟、文创产品进行反复开发,作为文化交流的礼物送给国内外友人……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设立年度最有影响艺术家,通过文化领军人物的文化品牌,加强扶持。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