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金融力量>政策导读 政策导读
用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可持续扶贫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最早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反贫困”这一世界性政府公共治理难题,中国已用她特有的姿态,展现出在这一领域的无穷希望和蓬勃魅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贫困人口1600多万。不到6年时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000多万缩减至1600多万。每年1000万的递减规模,中国在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在人类扶贫史上同样书写着传奇。
世界各国在又一次惊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睁大眼睛关注着中国如何打通扶贫攻坚更难攻克的“最后一公里”,以及脱贫可持续性问题。今年是精准脱贫的关键之年,笔者认为,要“啃下”深度贫困人口脱贫,以及脱贫可持续这两块“硬骨头”,除政府继续加大资金、人力扶持力度外,必须重视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扶贫机制。
构建科学的扶贫公共政策和体制机制保障,要着力于精准扶贫长效体制机制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市场扶贫动能。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益引导,激发社会资本对精准扶贫事业和农业农村的偏好,让资本和精准脱贫事业“各取所需”,才能实现扶贫事业的自身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多方协作机制。世界经验表明,越是贫困地区,市场主体越脆弱,市场作用越不容易发挥,扶贫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越高,同时也是最容易脱贫后再次返贫的地区。政府财力资源有限,不可能永远单纯性财力投入,政府应该加强与商业机构,以及NGO组织间的多方协作机制构建,明确精准脱贫这盘“大棋”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只有扶贫各主体职责分明、利益协同,扶贫事业才能真正激发起全社会的澎湃动力。
二是要重视政府外扶贫主体合理的利益诉求。扶贫公共政策设计中必须要树立的一个观念是,应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享有合理的商业利益。我们既要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和扭转资源配置不足和市场失灵现象,又要通过制度设计化解政府担心市场主体套取扶贫款,市场主体害怕政策多变的“麻秆打狼——两头怕”难题。
三是要重视扶贫长期效果评估。在扶贫问题上,可以也必须设定关键性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但基本脱贫工作完成后,由脱贫向致富的转变,更多还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扶贫效果评估的科学性。改短期数字评估为长期效果评估;改单维物质评估为多维能力评估;改宏观整体评估为微观个体评估。只有应用科技技术和多维的科学评估方法,脱贫成效才能得到更好管理,中国的扶贫事业才能在更好惠泽本国国民的同时,为世界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样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