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奚冬琪)“近年来,国家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成,无不体现了一线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但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劳动教育被弱化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茂华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原主任李守镇不约而同提到了“要加强劳动教育”这个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曾多次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张茂华提出,这就要求全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大力培植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真挚情感;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蔚然成风;让真抓实干、劳动苦干成为自觉的行动;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为劳动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劳动最光荣不只是说说而已。现在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重点工程通过验收,但大多数参与建设的劳动者此后就与这些工程再无交集。我们应该怎样让劳动者获得尊敬、感受幸福、充满自豪呢?”李守镇建议,“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常规性仪式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在重大工程竣工揭幕、重大赛事开幕等重要仪式中,留出专门环节聚焦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动者。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体化、具象化,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激励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将仪式感教育推广到劳动教育中,让更多的人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程度高。对此,张茂华建议,实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系统化,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充实劳动教育的内容,制定落实加强劳动教育的方案、制度。同时,要实现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一体化,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贯穿至教育的各个阶段。“在评选劳动模范、推荐参政议政人员时,也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制定符合的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
编辑:王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