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魏天权)“党和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重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有了好政策,还要抓落实。”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提出,只有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在哪儿?江浩然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创办之初,特别是扩大规模后期,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市场中很难获得融资,既使获得融资的民营企业,金融企业为降低风险,在贷款利率中增加风险补偿,导致融资成本非常高。“部分民营企业在安全信息等方面不规范等问题,是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 江浩然说,民营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社会认可的信誉度,才能获得融资额度,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江浩然认为,扩大融资市场的准入,可以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他提出,要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借鉴刚推出的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差异化的上市标准和简化版的严格退市制度。同时,加强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更大规模的信息共享,打通与税务等部门的数据链接,多方面沟通企业信息,实现在没有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更好评估和判断小微企业的资质信誉,更快、更安全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抓政策的落地尤为重要。”在江浩然委员看来,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保持政策的制度性、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运动式和一刀切地支持民营企业,要在推出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真正能落地和有效执行,让民营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银行应按照企业规模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评定,按评定情况制定企业贷款融资的规则。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