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全球变绿的中国贡献——代表委员眼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全球变绿的中国贡献——代表委员眼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董峻、王博、宋晓东、张志龙
2018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19年——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汽车行驶在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的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总结,以及对今年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工作的安排。
“成效显著”体现在哪里?生态环境怎么进一步改善?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绿色奇迹”助推全球变绿
上个月,美国航天局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首。在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
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拉玛·内玛尼说,在观测到地球绿化面积增加后,研究人员最初以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分析显示,人类的绿化活动有巨大贡献。
“美国航天局的资料和数据与我国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吻合,充分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植被增长做出的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说。
40年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迄今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在我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此后,我国又相继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中华大地绿色版图不断扩容发挥了重要作用。
塞罕坝机械林场(2017年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据国家林草局最新数据,全国森林覆盖率已增至21.66%。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森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0.69亿公顷。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绿色也来自青青草原——
“我们实施了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禁牧113万公顷、治理沙区16万公顷,草原植被盖度升到74%。”说起草原生态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如数家珍。
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快
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和国土绿化建设力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3年至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0.4亿公顷,森林面积达2.15亿公顷;
国家储备林制度初步建立,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318万公顷;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5.7%;
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
……
一片片绿色浸染着黄色,一片片林草改变了沙区的模样。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马全林,就是这一巨变的见证者。
上图为治理前,山西朔州市右玉县的荒凉沙地;下图为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
“在毛乌素沙漠一些曾经风沙肆虐的村落,如今想找到流动沙丘都不容易了。”他感慨万千。
马全林率领科研团队在民勤、古浪等地推广各类治沙技术模式面积2万多公顷,保护农田3万多公顷。这次参会他准备了多份提案,希望扩大甘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提高补助标准以及加强“一带一路”防沙治沙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
“既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精准治沙,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也要通过培育沙区经济作物,带动群众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他说。
绿色带来满满获得感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东部地区——
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说,通过发展林果产业,绿色不断增多,不仅给荒地盖上了“绿被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这是老乡们重要的幸福来源。
上下同心共绘美丽中国
惊蛰已过,绿意萌动。人们陆续走出家门挥锹播绿。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1个植树节,义务植树这场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全民绿化行动,正是为地球添绿的一条重要中国经验。
累计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05亿株,不但造就了国土绿化的巨大成就,而且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种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大作用。
走进河南省汤阴县向阳庄村,村道两侧是整齐的绿化带——这些树不是政府掏钱种的,而是村民们一棵棵种下去、日益成林的。人们说,村子要是光秃秃看不着绿色,房子建得再好,村里也不美。
全国人大代表葛树芹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大会刚开完,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绿化荒地,让我们村更美。”她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果每个村都成为美丽的新农村,我们就离美丽中国更近了一步。”
何止在农村——国家林草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增至目前的37.9%。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至关重要,荣昌将积极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从源头严控环境污染增量,筑牢渝西生态屏障。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三门峡市市长安伟有切身的感受:这里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度因发现金矿而遭挖山开矿,水脏了、山秃了、动物走了。3年前,当地打响绿色保卫战,目前已种草近100公顷,栽植苗木近60万株,旧貌换了新颜。
代表委员们表示,只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实现。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国 生态 文明 建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