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念好“山字经” 吃好“生态饭”——重庆武隆乡村振兴观察
新华社重庆3月19日电题:念好“山字经” 吃好“生态饭”——重庆武隆乡村振兴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勇、张桂林、周凯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山高沟深、地少土瘠。近几年,武隆围绕高山生态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大景区联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回引人才,吸聚资本下乡,全区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景区长出绿色产业链
海拔约1200米的仙女山镇杨叉岭,三月天乍暖还寒,但村民王成华的草莓园已进入采摘季。年产草莓5万多斤的“草莓王”从不担心销路,“一方面我的草莓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更主要的是有大量游客上门采摘。”王成华说。
王成华所在的武隆仙女山生态宜人,不仅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还凭借高山气候,成为重庆的“避暑后花园”。
“10多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生态抓产业。”仙女山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大平说,从2007年开始打造,仙女山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夏季高峰时,游客和避暑住户近23万人,是武隆城区人口的两倍。
大量游客带来巨大消费红利,武隆区顺势将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商业深度融合。依托景区挖掘传统文化,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印象武隆实景演出上演2000多场,数百名演职人员中多数是当地村民,同时带动周边几十家农家乐。
在仙女山镇大水井桃园,村民曹世兰正忙着给桃树修枝整形。“我的脆桃7月份上市,正赶上游客高峰期,今年估计能卖80万元。”
得益于旅游开发,仙女山镇400余户征地安置农户从事农家乐、采摘园、运输等业务,户均收入16万多元。“10年前我还在山上种地,收入不过两三千元。后来办起小旅馆,如今又种脆桃,开上了小车,真是今非昔比。” 曹世兰说。
大景区的辐射效应不仅让仙女山镇村民受益,还惠及周边多个乡镇。周大平告诉记者:“度假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拉动周边农业类消费超过5亿元,带动万余人就业。”
美丽乡村引回老乡当“老板”
梯田、果林、花圃、庭院,走进黄莺乡复兴村,整洁的村庄、多彩的田园勾起游人阵阵“乡愁”。“过去这里环境脏乱,400多户村民近三分之一是贫困户。”复兴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张向东介绍,通过外力帮扶、发展高山蔬菜等,2017年复兴村实现整村脱贫,“但如何振兴起来,思来想去还得靠生态。”
复兴村山泉水富集,过去粪污横流,水脏成害。通过改水改厕,集中修建猪圈、化粪池,引清泉入田,发展水田种稻、养鱼等“稻田+”生态种养300余亩,产出的“龙洞贡米”一斤卖到10多元。
水清了、地净了,复兴村开始打造融小水田、小果园、小花园、小庭院于一体的“微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游。
木质斜顶、青砖小院,村民邹雪林的庭院乡土韵味浓郁。28岁的邹雪林原本在外开货车,年初返乡办起农家乐,“现在有好风景,吃的是有机米和生态鱼,游客都愿意来。开业两个月收入2万多元,三八节一天就有15桌客人。”
与仙女山隔乌江相望的白马山天尺坪,海拔1200多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00多亩高山茶园错落有致、青翠欲滴。在区里统一规划下,近两年,白马山加快环境改造提升,打造以茶为主题的康养目的地。
赤茗农业公司对茶园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去年产茶1万多斤,产值上千万元。以茶为媒,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巴渝民居,吸引越来越多游客。
46岁的黄登华3年前从外省打工地返乡,流转出茶园并在茶山务工,去年还办起农家乐,仅餐饮收入就4万多元,今年又添置了30张床位。“没想到村子变化这么大,更没想到能当上‘老板’。”黄登华说。
绿水青山吸聚资本催生新业态
“生态产业化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报期长,仅靠财政肯定不行,政府必须保护好生态、规划好业态、完善好配套,吸聚社会资本。”武隆区区长卢红说。
关闭全区煤矿,拒绝总额100多亿元可能破坏生态的投资,将28%的辖区面积划入生态红线,咬定“旅游+”融合发展不动摇……武隆良好的生态和坚定的产业方向,吸引投资商纷至沓来,懒坝、星际未来城、康养小镇等一批体验式、沉浸式旅游新业态相继涌现。
在荆竹村,一座投资3亿元、主打静心养性的“归原小镇”日益成形。老旧农房改造而成的书吧、茶室及各具特色的高端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一家名为“等风”的民宿装修朴实,落地窗外一片静雅的山间景色。民宿管理人透露,淡季房价一天500元,旺季1200元还一房难求。
小镇投资方介绍,公司看重的是原生态和大景区资源,项目还改造农房23户,解决了沿途1500多名村民的自来水问题,通过用工、餐饮外包等,提升了村民收入。
仙女山度假区内,一个投资30亿元、可体验多国文化的儿童乐园正在建设。“这个项目建设占地不多,需要大面积保留原生态山地、林地,跟我们一拍即合。”周大平介绍,投资方已经跟周边乡镇签订了农产品订购协议,还将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
得益于生态产业化蓬勃发展,2017年武隆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隆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发展的空间也靠生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已成为武隆自觉的选择。”卢红说。(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生态 武隆 乡村 仙女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