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网红”农民翟文波:手机也能成为新农具
新华社西安3月20日电 题:“网红”农民翟文波:手机也能成为新农具
新华社记者张斌、邵瑞
33岁的“网红”翟文波从没想过自己会红。
但这个家住西安市长安区的职业农民确实红了:在全网,他有超过150万粉丝,一个日常种植羊肚菌的10秒短视频点赞量就过万;他的微信“好友”也很多,每天他和团队要用18部手机登录21个微信号,“上厕所的时候都在回复粉丝提问”;最明显的是,走在田间地头他也会被人认出,有人见他就喊“翟会长”。
在成为“网红”前,翟文波是一个从部队退伍后回乡的创业者。5年前,他在家乡长安区种植草莓,然而经济效益却一直不好,甚至还赔了钱。但他认为这种“初探”很有必要:“当时种植技术没问题,主要是销路,所以那时候见人就加微信,天天在朋友圈做微商,还加入了很多‘草莓群’,为了攒人气。”
这是翟文波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初体验。但更深刻的改变源于2016年他参加了一次长安区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训。“当时启发很大,主要是观念上,现在做农民,应该换一种耕种理念,结合我早前的‘触网’经验,我就想着如何先把手机变成农具。”
彼时,各类直播软件和短视频平台正在增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流量。“有直播美食的,有拍旅游的,但是涉及‘三农’的还很少,我就琢磨着直播摘草莓,教大家种火龙果,讲解嫁接技术,让人隔着屏幕也能体会农业乐趣。”说干就干,翟文波开始在多个网络平台直播,并发布农业短视频。
他的短视频内容很接地气,涉及种植、养殖各个种类。直播时他很注意形象,要开“美颜”功能,“显得有精气神”。在直播时对于网友抛出的农业问题他总能稳稳接住,然后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或者学习所得,畅所欲言,引得更多人点击关注。有网友认为他真的很拼。比如,为了证明自家的火龙果好吃,有一次他直播时就一直吃个不停,一个小时直播收获了2.7万元的订单。
“开始时,每天涨2000个粉丝,后来有一次两天就涨了5万个粉丝,当时很激动,真的激动!”翟文波说,半年时间他的粉丝就达到了10万。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7年3月,粉丝涨到50万,而后没多久就有100多万粉丝。
粉丝越多,销量越大。翟文波卖完自家地里的果蔬,还不忘帮助十里八乡的农民销售农产品。因为粉丝里既有客商,又有农民,他就为这两个群体架起了产销对接的桥梁。此外,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很多农民也都开始依托网络销售农产品。
去年4月,长安区农业部门聘请翟文波成为长安区农技中心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农技中心的组织和帮助下,翟文波的讲课越来越专业,也更有针对性。
去年7月底,长安区农技中心和翟文波一起组织了三场在线课堂,每场都有3万人左右在线观看。长安区农技中心副主任李波、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程爱红认为,这种培训和指导模式有别于以往,除了农技服务群体覆盖面加大外,借助“粉丝效应”,农户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接受度更高。
如今,翟文波又多了一重身份,他是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的副会长。他比以往更忙,除了线上直播、更新精心准备的短视频外,他也开始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授他们如何种植、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翟文 文波 农民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