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西藏60年:行进中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拉萨3月20日电题:西藏60年:行进中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王军、刘洪明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来到。
60年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在西藏终结,久经黑暗痛苦的西藏人民从此走向光明幸福,高原迎来“生命之春”。
60年来,雪域高原奏响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壮丽凯歌,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在“变”与“不变”的历史行进中,演绎精彩,绽放美丽。
身份巨变:从农奴到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雅鲁藏布江两岸绿柳吐芽,春意渐浓。
山南市乃东区75岁的顿珠老人,喝着茶看着电视,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回想起60年前,“那时我和母亲生活在牛棚里,除了干活还经常被打骂。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难熬的经历。”他说。
1959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掀起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从此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
“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林周县老阿妈玉珍感慨良多。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说,民主改革让西藏百万农奴摆脱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获得了人身自由,第一次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为农奴的后代,中国工程院第一位藏族院士多吉,全靠政府资助才走出深山远赴国外深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热专家。
旧西藏,女性被列为低等级的人。“最下等的就是女人,没有任何权利可言,就是会说话的工具。”每每回忆起旧西藏的悲惨境遇,山南市贡嘎县82岁的次旺拉姆老人总是满眼泪水。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女性地位实现了从“命价如同一根草绳”到“能顶半边天”的巨变。如今,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中,西藏女性比例不断上升,一部分妇女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新西藏各个领域创造着骄人的业绩。
生活巨变:从一贫如洗到迈入小康生活
“我5岁就到农奴主家放羊,每天只吃一勺糌粑,没法填饱肚子。”顿珠罗布老人生于山南市浪卡子县卡热乡一个农奴家庭,旧西藏的黑暗和残暴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民主改革给顿珠罗布一家带来了希望,他的两个孩子先后成了国家干部,自己还有医保和退休金,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伴随着民主改革,西藏人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生活热情。尤其是中央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74亿元,到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1477.6亿元,增长了191倍。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8年西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
近年来,西藏各级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抓好15年免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为各族群众生活创造“稳稳的幸福”。西藏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有意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均达到100%,初步实现农牧区医疗制度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教育的发展,也正在改变西藏的面貌。资料记载,旧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如今,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教育“三包”标准连续提高18次,达到年生均3720元。
“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镇,如今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农牧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强,辍学现象基本消失。”从教近30年的昌都市第一小学教师扎西说。
变化远不止于此。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变美了,乡村整洁了,出行更方便;就业机会多起来,生活更舒适……
2016年精准扶贫开始以来,西藏已有25个深度贫困县区达到摘帽条件,18.1万人脱贫。今年,西藏将确保剩余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传统不变: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很多东西仍没有变。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门投入155亿元用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
西藏自治区秉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保护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如今,越来越多农牧民化身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2018年,西藏生态岗位增加到66.7万个,年人均补助提高到3500元。
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西藏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水、气、土壤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国家对西藏文物保护与修缮持续加大投入,依法保障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自由,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如今,藏药、贝叶经等得到了有效保护,寺庙等古文物建筑得到了修缮,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杨明洪说:“尽管时代在变,但藏族风俗传统和藏文化丰富多彩的特性至今未变。”
60年来,“变与不变”的两个车轮,不断推动西藏发展进步。新时代,340多万西藏各族儿女将继续奋发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西藏 行进 保护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