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为啥这届年轻人不爱结婚?
从城市化的双重挤压效应来看,很难消除城市化的主动效应,但是,采取一系列办法来解决年轻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问题,却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对结婚率的被动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结婚率下降是一个正常现象
结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比如,2010年中国的出生率只有11.9‰,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自然会拉低那时的结婚率。
其次,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逐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结婚率越来越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意愿有着“双重挤压”效应。
一方面是主动地使人不愿意结婚,这是城市化对结婚率的主动效应。相比农村,城市中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在陌生人的社会中也没有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婚育劝说”,父母亲戚的压力也鞭长莫及等。
这些因素都使人不想结婚。有了不结婚的自由,选择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使得很多人被动地降低了结婚意愿。或者晚婚,这就被动地降低了结婚率。
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晚婚,这导致初婚时间的推迟。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结婚登记公民的年龄段,由20-24岁占比最多,变为了25-29岁占比最多。结婚年龄的延迟,体现在每一年的数据上,就是结婚率的下降。
晚婚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教育年限的上升,这其实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一个人本科毕业大约23岁,如果再读完研究生,到毕业时就已经26岁了。虽然读研究生的人相对较少,但接受本科教育的人的确增加了很多。
1977年,我国的本科录取人数是27万人,过了20年,到1997年,这一数字才增加到100万。1998年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人数飞速增长,到2015年达到了惊人的700万人。根据相关估算,本科毕业生已经占到了同龄人的20%。显然,这就会推迟结婚年龄。
而且,年轻人在城市中打拼,工作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谈恋爱。恋爱都顾不上谈,结婚就更是遥远的事了。此外,城市化也提升了婚姻对双方经济的压力,比如高房价,就抑制了很多年轻人结婚的愿望。而且,婚姻还意味着生育,结婚后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也是一种压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城市化也使人失去了结婚的自由。
高房价对结婚率的抑制效应明显
城市化过程对结婚率的影响,房价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值得单独说一说。
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起步的工资是很低的。房子看起来是可望不可即的。即便在双方家庭的资助下可以凑到首付,但多多少少自己也要存一点,至少按揭总要小两口拿吧。
而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仅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774元,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860元。虽然这明显高于城镇居民2017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033元,但对于按揭来说,显然还不够。
按一套房子200万计算,贷款7成30年,一个月要交按揭大约在7000元左右,基本上会耗掉两个刚刚进入职场没几年的年轻人的工资。而且,除了按揭,还有装修需要花钱。
不买房就结婚可以吗?丈母娘肯定不同意,其实,丈母娘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一系列政策作用到丈母娘身上,丈母娘给出的一个正常的、理性的反应。因为除了安居乐业的因素外,附加在房子上的权利,比如孩子上学的权利等,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房子看得重一些。
所以,中国人结婚,房子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房子对年轻人来说又非常贵。那么,一个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结果就是,毕业了,多工作几年,攒点钱,再考虑结婚。而且,房子贵,结婚变得更加理性,于是,婚姻更成为一个双方家庭的经济行为,这就会加大磨合、协商时间,从而延长了年轻人的平均婚龄。
消除城市化对结婚率的被动效应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率的影响,从地区数据的差异可以得到印证。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不难发现,最高的和最低的地区,结婚率相差一倍多。这就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结婚率降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结果,应该理性看待。不过,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还是要拿出办法来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从城市化的双重挤压效应来看,很难消除城市化的主动效应,但是,采取一系列办法,来解决年轻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问题,却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对结婚率的被动效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结婚 城市化 年轻人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