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探访“中国内陆水下考古第一站” 寻千年“沉睡”古城
中新网山东东平3月22日电 题:探访“中国内陆水下考古第一站” 寻千年“沉睡”古城
作者 赵晓 李欣
“已发现隋唐宋时期的瓷片、陶片、古生物贝壳基本证明了东平湖下有村落分布。”3月22日,记者探访了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称为“中国内陆水下考古第一站”的东平湖考古现场,与考古工作者一同寻觅“沉睡”湖底的千年古城的“蛛丝马迹”。

“东平湖水域及其周围淹没区遗址调查研究项目”于2015年启动,目前主要进行物探设备扫测湖下遗迹点,仔细排查各区域,不断缩小水下古城遗址范围。

据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泽冰介绍,目前考古队已把湖区内的古城址范围缩小,并发现了疑似古济水河道的线索点。

按照《须昌城考》《东平县志》等史料记载,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城西北的东平湖底,“沉睡”了一座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名为“须昌城”。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因黄河决口,须昌城淹没在东平湖中。
“通过查阅史料和田野调查,我们将须昌城位置锁定在东平湖东南部、埠子村旧址以西区域。”王泽冰说,清淤船从湖底提取上的瓷片、陶片、古生物贝壳等湖底早期文化层包含物,大部分属于隋唐时期,部分来自宋代,证明在这段时期内有村落分布。

唐代是须昌古城的繁盛时期,须昌县县治、郓州州治、天平军节度使使治、东平郡郡治机关均设置在此。王泽冰告诉记者,须昌城址是中国唐宋时期重要的州治所在地,是古济水、汶水汇流区,是贯通东西、串联南北的交通枢纽。
建于隋代、横跨济水的清水石桥与须昌城一同埋于水泊中,须昌城和清水石桥两个遗址点相互关联。“据史书记载,清水石桥是长度约138米的单拱石桥,建造年代早于现存的赵州桥。”王泽冰介绍说,古济水河道长期受泥沙淤积影响,地表存在迹象微弱,但通过浅剖设备对其进行横向、纵向解剖后,线索点较为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探测清楚河道范围,确定走向,寻找横跨于古河道之上的清水石桥。”
“物探扫测、发现遗迹点是水下考古的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考古人员才能进一步开展潜水探摸。”王泽冰透露,今年三四月份,水下考古队将对东平湖水下的遗迹点进行全面了解、确定重点区域,九月启动水下探寻,派考古人员或水下机器人潜入湖底排查线索点。
王泽冰表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起步较晚,相比田野考古,操作难度更大,面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水平提升缓慢的发展瓶颈。目前,中国仅有100余位从事水下考古的人员,分散在各省考古院、博物馆等单位,专门进行水下考古研究的人极少。山东是唯一一个独立建设水下考古研究机构的省份。

“东平湖水域遗址调查研究综合多种技术手段探索被掩埋的未知遗址点,将为今后水下考古调研积累经验。”王泽冰告诉记者,须昌城、清水石桥等遗址对研究山东古城址变迁、河流改道、中国建桥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推动山东省水下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
东平博物馆副馆长杨浩介绍说,历史上,山东东平是鲁西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底蕴深厚,正在发掘的须昌故城是唐朝四级行政机关所在地。一旦确定古城址具体位置,水下文物保护就将同步进行。“考虑建设水下博物馆保护遗址,同时也能让更多人走近古城。”(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水下 考古 古城 东平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