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惊天发现还是闹着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4日电(任思雨)早已失传的《兰亭序》“真迹”出现了?!
近日,某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称,经过量子文物鉴定仪的检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发现了!
按理说,这应该是文物界以及书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这是为什么?

“真迹”是怎么鉴定出来的?
据文章描述,在一场“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一幅来自珠三角的藏家祖传书法《兰亭序》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
众所周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真迹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临摹本,比如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那这幅《兰亭序》的“真迹”长什么样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卷尾,还有几位大书法家的“亲笔鉴定”。
柳公权:书圣真品,传世宝藏——公权鉴定。

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醉后却书书不得——怀素鉴定。

米芾: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

文章称,一家叫做北京天鉴量子科技公司现场为作品提供了量子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67年,纸张生产年代为364年。
他们还分别给7位题跋者确认了各自的年代,发现书写时间与其生卒年相符;传承关系符合规律;纸张均在书写之前制作……结论是:王羲之《兰亭序》是真迹!

研讨会上也有人提出,《兰亭序》的纸张是否还可以作一次碳14检测? 最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文章的结尾,“王羲之第55代后人、中国著名书法家、联合国文化传播大使”王文增先生感慨说:“我写了一辈子书法,今天第一次见到祖先的书法真迹,幸运之至。”

有人问王先生,你能否给《兰亭序》估个价?
他沉思片刻:“这幅字至少值5个亿!”
这一发现公布以后,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吐槽。
有评论说,一本几十年的书,即使保存得很好也会有纸张发黄的情况,这上千年的画,为何看起来这么新?

有网友质疑米芾的题字:这句话原是欧阳修《集古录跋》 里的题跋,怎么会在这里?

还有不少人已经开启了接力赛。

“真迹”还不止一个?
有网友发现,就在《兰亭序》“真迹”出现的当天,与会者们还鉴定了许多民间收藏的名人字画,比如王珣、陆机、吴道子、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还有武则天、李世民、赵佶等等。
最后经过量子检测,这些作品都是真的!

在2018年底,他们还发现了王羲之另一幅书法《丝布帖》的“真迹”。作者说,证明中国古代造纸科技很发达,纸张保存千年以上是可以的,值得今人认真研究,填补世界造纸史的空白。
不仅王羲之,名医华佗的书法“真迹”也出现了。

很多人好奇,鉴定出这么多文物“真迹”的量子文物鉴定仪到底长什么样?
据《科技日报》2017年报道,量子文物鉴定仪只有手提密码箱大小,一头连仪器,一头在古玩上,不管是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字画、家具……不管什么物件,只要放到仪器上两三分钟,电脑就能显示具体年份。某公司的董事长号称古画的鉴定甚至可以精确到天。

2017年11月,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明人杨建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的科创团队探索量子科技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在量子康复、量子中医药、量子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相关专利100多项。
工作人员:专利下来以后再解释
企查查显示,北京天鉴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原名叫北京安享家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酒店管理、经济贸易咨询、水污染处理、保洁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收藏品鉴定活动等等多个领域。

记者向这家北京天鉴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致电,工作人员说,这部《兰亭序》确实是由他们公司鉴定的,目前还在民间收藏家手中。
他解释,公司业务原先属于集团,但目前只负责文物的检测和鉴定。这么多年连测试带研发,粗略统计下来已检测了约10万多件。
被问及具体的工作原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专利还在审查中,现在不能公布,对于网上的质疑,“我们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只能说等专利下来以后,我们会进行一个解释”。
但他说,目前公司只是能通过仪器来测出来它的年代,至于它是不是真品还有待商榷。“我们现在也不敢完全百分之百的、肯定地这么讲。如果说它的年代,我们认为它这个理论上应该是对的。”所谓“真迹”是民间藏家写作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
可是,如何能保证仪器检测出来是准确的年代呢?这名工作人员回答:这就又涉及到一个技术原理的问题了,现在就不探讨了。
在一篇文章里,杨建军曾对量子鉴定文物的原理做过“通俗解读”:
“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离不开时空条件,物质原状态带有时间信息能量,人类活动改变了物质原状态,同时改变了物质时间信息能量,通过量子文物鉴定仪捕捉人类活动对物质原状态时间信息能量的扰动,就是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工作原理。”

量子科技+文物鉴定,靠谱吗?
近年来,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随之而来,所谓“量子科技”的产品也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因为科学原理不明确,常常遭到质疑。



在书画研究界,通常是如何鉴定作品真伪的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曾指出,鉴别古书画要“目鉴”与“考订”,目鉴是凭视觉来观察识别作品的艺术特征,用比较的方法确定作品,考订就是翻捡文献资料,达到全面的认识。
《宋画全集》欧美卷副主编、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刘九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界鉴定字画的方式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
古代因为能看到的真迹有限,所以多靠著录、印章、题跋等外在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真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靠作品的主要风格就可以来判断;
到互联网时代,海量的图和真迹能在网上检索到,这时就可以对艺术家按大致的年代和顺序排列,分析到更具体的演变。

刘九洲说,一般来讲,瓷器、青铜器、玉器会与年份的观念结合地更紧密一点,但书画一定要到人、流派。“它是谁画的,或者说它属于哪个流派,这是一个更加要紧的要素,就是当你找不到流派和找不到人的时候,定年份是没有依据的。”
对于《兰亭序》的事件,他表示这完全不入门也靠不到边。记者在咨询几位历史学者时,也收到了“以前没听过量子鉴定”、“这很搞笑”、“完全就是个笑料”的答复。
刘九洲说,“现在其实知识信息比较发达,真的落实到任何一件书画,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专家,是可以搞清楚的”。

在检测出王羲之《丝布贴》“真迹”的文章结尾,作者说,科学家杨建军似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这个“魔盒”就是原来未知的中华文化的宝库。
所以,当这个“潘多拉魔盒”打开,我们将会看到遍地的名人真迹吗?(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鉴定 量子 真迹 来源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