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完善中国仲裁制度 提高仲裁公信力
中新网上海3月28日电 (记者 李姝徵)全国仲裁工作会议28日在沪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当日现场表示,应完善中国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
傅政华表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共设立255个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6万多名。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颁布施行以来,中国大陆仲裁机构累计处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60万余件,标的额4万多亿元(人民币),案件当事人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中国仲裁机构共处理案件54万多件,比2017年增长127%;案件标的总额近7000亿元,比2017年增长30%。“从这些数据,特别是从2018年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的仲裁事业已经进入到大幅发展的阶段。”傅政华表示。

作为与诉讼、调解等并行的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手段,仲裁是双方通过约定,将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争议提交给独立的仲裁机构或者仲裁庭,由其居中作出裁决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纠纷解决机制。相较于其他手段,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国际性,与保密性等特点;仲裁既是中国法律规定的纠纷解决制度,也是国际通行的商事争议解决方式。
傅政华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运用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仲裁解决纠纷的范围涉及经济贸易、建设工程、房地产、金融、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物业纠纷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近几年来,中国仲裁机构办理案件的质量不断提高。据傅政华表示,仲裁案件快速结案率、纠纷自愿和解调解率达到60%以上,仲裁裁决的自动履行率达到50%以上,作出的裁决被人民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的比例始终低于1%。
傅政华指出,新时代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到2022年,立足中国国情、与大国地位相符、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仲裁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仲裁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仲裁案件的快速结案率、调解和解率和自动履行率显著提升,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全球性、区域性的中国仲裁“品牌”基本树立,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首选率显著提高,仲裁成为民商事纠纷解决的重要手段;党委领导、政府组建、机构独立、行业自律、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的仲裁工作新格局全面建立,仲裁法律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制度。
编辑:曾珂
关键词:完善中国仲裁制度 提高仲裁公信力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