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扬州书画再现清代“大涤草堂”场景

中新网扬州4月3日电 (记者 崔佳明)“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3日在扬州迎宾馆开幕,展出百余件扬州画坛三百年的精品代表作,其中,“扬州八怪”15位画家真迹作品一一亮相,清朝画家石涛的传世精品《杜甫诗意册》十开也同时“现身”。
当日开幕式上,逾百位海内外知名美术和文化史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这是一场高规格展现扬州古代文化的视觉盛宴,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回望扬州2500多年悠久历史,曾经创造了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度辉煌。作为扬州人文重要部分的书画艺术,近三百年间不乏灿烂,名家辈出,佳作累累。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从清初査士标、石涛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扬州太守伊秉绶,到清后期的王小梅、陈崇光,直至民国的吉亮工、陈康候等,时间横跨三百年。
经过安检走进展厅,首先入眼帘的是装扮古色古香的“大涤草堂”,“大涤草堂”内琴棋书画,再现300多年前清代画家石涛在扬州生活场景。现场展出六件石涛的真迹作品,这6件作品均从海外征集,此次集中展出,真可谓漂洋过海,回到故里的省亲之展。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展出的石涛《杜甫诗意册》十开,为张学良将军旧藏,曾是张将军心爱之物,多年随身携带,锦套由张夫人赵四小姐亲手缝制,该作品为石涛寓居扬州时期的扛鼎之作,每一开画均见石涛不同的创作手法,曾数十次在国内外研究专著中出版。

“康熙盛世”时期的扬州有“海内名士,半在淮扬”之说,“扬州八怪”继承和发展前人画风,将传统文人画从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重现实,为后人留下丰富的丹青作品。此次展出的“扬州八怪”作品精而全,共有45件,仅郑板桥就有11件精品。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工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此次展出的郑板桥行书《满庭芳》,高达4米多,是目前可见郑板桥存世最大的书法作品。本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参差错落,肥瘦相间,疏密有致,气象万千,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现场一位书画爱好者说,“看了郑板桥的作品,通篇极尽变化,但并不失法度,无怪乎人们要说他是‘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烟花三月下扬州。下扬州看似锦繁花,看如画烟景,更要认知扬州的历史,感受扬州的人文。”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美术史论家萧平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三百年的画坛遗痕,留在这百余件佳作之中,他们来自诸多藏家之手,有的甚至远涉重洋而至。这是一次书画的雅集,视觉的盛宴,装点着古城扬州的盛世春光。(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扬州 作品 石涛 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 展出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