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已有1.25万门慕课上线 超过2亿人次参加学习
目前,我国已有1.25万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参加学习——
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网络和智能叠加催生高等教育变轨超车,作为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4月9日至10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赢得广泛共识。
时光倒转。6年前,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1年前,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就在今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其中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
中国慕课,中国“金课”!
1000余所高校开设慕课,200余门优质慕课登陆国外著名课程平台
一位家住云南大山深处的小学生,通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学习了“古文字学”等近10门慕课;一位87岁的老人,退休后开始摸电脑,迷上了医学、营养学类慕课……
如果不是给“前十名”的慕课学员寄纪念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翁恺不会知道,一位几乎天天和自己互动的学生,住在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
快递到不了,可知识能瞬间抵达。“这让我真切体会到,网络无远弗届!可以将优质教学资源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翁恺说。
6年慕课,翁恺开设了6门在线课程,累计超过230万人次选课。最多时,一门课有28万名学生同时学习。这是一个传统课堂无法想象的庞大数字。而最让翁恺欣喜的,是在线课程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过去下了课,学生有没有学习、有没有困难,老师不知道。在线课程把教学视频、作业、讨论和测验放在了同一个维度上,密切了师生联系、优化了学习手段,提高了学习效率。”
记者从中国慕课大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一年来,中国慕课跑出了惊人的中国速度,数量成倍增长、结构更加合理、应用更为广泛,‘互联网+教育’与‘智能+教育’齐头并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
一组数字闪闪发光:与2017年相比,上线慕课数量由3200门增至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增至2亿多人次,增加2.7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由490门增至1291门,增加1.6倍。目前,已有1000余所高校开设慕课,其中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登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著名课程平台。
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常年在上海工作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徐志珍,有着174位坐在新疆喀什大学课堂里的学生。师与生,相隔5000多公里。
“这个问题,请喀什大学的同学回答!”无机化学课上,徐志珍点名。她的面前,是120名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身边的屏幕上,则实时显示喀什大学课堂。两地、两校,大一学生们同上一堂课,举手发言、参与互动。
说起这块也许能“改变命运的屏幕”,喀什大学学生谢姆西努尔·吐尔孙很感慨:“在喀什也能听到这么厉害的老师讲课,我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把东部的优质课堂“搬”到西部,源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的“慕课西行”号召。目前,“慕课西行”已得到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积极响应,西部学生得以共享名校优质资源。
质量和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而慕课通过网络的无远弗届,成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手段。“破解质量与公平的难题,必须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强调。
中国慕课,中国方案。一次次推进教育公平的征程正在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新长征计划”聚集东部地区优质慕课,组织百人讲师团跨越十几个省区,推动百余门慕课在西部地区建设应用,辐射上千门次课程实现课堂革命;“优课联盟”吸收来自西部11个省区市的26所高校,多次赴新疆喀什大学、西藏农牧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校巡访交流;“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公益计划旨在推进优质慕课进山区,用“互联网+”推动教育公平……
令人欣喜的是,慕课扩大资源开放力度,也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慕课为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供400余门精品慕课,供8900多万党员干部选学;为中央军委军职在线提供700多门精品慕课,服务于全军指战员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诸多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变革
中国慕课大会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进行。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我能把飞机装配现场搬到课堂,还能通过5G技术把各地学生带到实验室互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田威说。
“哦,坐地日行八万里乎?”说话的,是大屏幕上通过全息影像呈现的“孔子”。
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在屏幕上出现,这是实时影像。他们通力协作要完成的任务,是到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上展开实验,体验飞机装配的真实过程。
有学生测量,有学生反馈计算并调整……一次次失败后吸取教训,最终,机翼与机身对接成功了!如果没有虚拟仿真技术,这样庞大的实验,几乎无法在实验室里完成。
“斯时也而有斯学也,斯技也而有斯教也!”“观看”了这一幕,“孔子”大为赞叹。
就像装配大飞机,在高校,有很多实验、实习、实训“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怎么解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途径。“目前,我国已上线虚拟仿真项目1069个,累计74万余人在网上做实验,让‘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成为现实。”吴岩介绍。
我国慕课植根中国土壤,立足自主创新,通过整体战略设计和各级配套体系的构建,为慕课建设与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和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诸多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和生态重构。
“当前,我国慕课在发展理念、推广方式、学习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创造了中国的经验,为世界慕课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下一步,高等教育要创新发展,发挥引领作用,掀起一场课堂革命!”钟登华说。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1.25万门慕课上线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