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物保护的关口:全球博物馆馆长给了什么答案?

两天前,巴黎圣母院烧了,这座拥有800年历史的人类文明遗产,淹没在浓烟滚滚的火光中,著名的尖塔在熊熊火光中轰然坠落,全世界的人们都经历了一个错愕和惋惜的早晨。
万幸的是,圣母院的钟楼、教堂建筑主结构以及大批珍贵文物都幸免于难。不少业内人士透露,巴黎圣母院早在数年前完成数字化扫描、各个角度的建筑全景、3D和细节图片,以法国的技术水平和文物复原能力,理论上是可以重建圣母院的。随后多家私人企业与家族已宣布为圣母院重建捐赠总额已超过7亿欧元。“巴黎圣母院烧了,但卡西莫多还有家”,这句话让人看到希望。

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
但是半年前,同样遭遇火灾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就没那么幸运了,一场火灾烧毁了这座有200年历史博物馆90%的藏品。
巴黎圣母院大火当日,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王旭东紧急召集全院召开“故宫博物院消防安全紧急工作会议”,“故宫消防”一度上了热搜榜,可见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安全的关注度。对于每一家博物馆来说,任何一个意外对于脆弱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不禁给全球博物馆又敲响了安全警钟。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革命和科学技术介入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博物馆改革面临的最大议题。一个被提及了多年的关键词——智慧博物馆,值得拿出来再次探讨。这也是4月11日至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中深入探讨的话题。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现场,智慧博物馆是其中的重要探讨课题 (摄影师:国家博物馆 余冠辰)
一个值得分享的“智慧博物馆”案例
2018年,重庆三峡博物馆上线了一套“黑科技”博物馆管理系统。
这是一套全新的博物馆智能传输网络、安全监测与防护系统,覆盖三峡博物馆各个领域的业务系统,整个系统一共有27个技术集群,通过27个集群对博物馆进行全面感知。

三峡中国博物馆雷达扫描系统范围图

三峡中国博物馆雷达扫描系统环境图
比如安保方面,博物馆运用了雷达扫描的最新技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雷达扫描开启不间断扫描,在一定范围内,不明物体进入扫描范围,系统自动报警。

展品旁边的“预防性保护”装置
比如风险管控方面,在三峡博物馆的展厅现场,涉及到文物展出展示的地方,都安装了一套“预防性保护”装置,每个装置每五秒钟会生成一个数据,感知藏品所处环境的动态数据,来判断藏品的安全系数,并将数据传输到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数据系统”中心进行储存。

再比如数据挖掘方面,通过这个系统,博物馆会对进馆观众进行分析,统计、观察观众停留在展厅和展线上的频率和参观的时间数据,绘制出观众进馆参观的活动热力图,并针对这部分数据调整博物馆的公共服务。
所有数据都最终会集中在一个数据工厂——三峡博物馆新建设的巨大机房,这里也将会成为今后整个重庆市所有博物馆领域创新保护的中心机房。通过这一个信息平台,全馆各个方面的数据都能够进行实时展示、调用、交互。

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呈现
还有,内容呈现方面,已经实现这样的展览展示方式:一个清朝人模样的动画男子小渝开始详细介绍重庆古城门历史,朝天门、洪崖门、通远门……每介绍一个城门,小渝就会瞬间穿越到那里,画面也随即跳转,城门风貌和附近街巷的模样随之映入眼帘。通过智慧博物馆打造出来的古代世界,不再仅仅是一个展柜或是橱窗。你可以看到千年前曾经发生的故事,也可以跟古人一起徜徉……
“现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要把它放到博物馆里,则需要转化,所以针对博物馆的管理需要,我们制定了一套符合我们自己的软件构架体系、数据交换标准、通用数据资源格式等系统,来指导我们的数字博物馆。”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介绍,这套系统正式运营一年多来,已经成为博物馆智能安防、预装性保护、内部管理、观众服务等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对博物馆的风险防控能力、文物保护能力、教育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这四个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这相当于博物馆的管理、控制中心。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
三峡博物馆的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案例,其实就是当下博物馆行业关于“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可圈可点的案例。
但是对于“智慧博物馆”这样一个词汇是博物馆行业中不断被提及的词汇,但是到底什么是智慧博物馆?如何建立智慧博物馆?程武彦坦言,目前依然没有权威的标准,并处于众说纷纭的现状。

故宫博物院线上藏品目录

故宫博物院线上展览
回顾历史才能看清当下和未来,回顾中国的博物馆的技术发展路径,程武彦总结为四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程武彦认为从八十年代开始,博物馆对技术的运用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信息化”,当时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之后一个阶段则是“数字化”,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博物馆开始大量对资源的进行“数字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永续的保存现有的文化资源,而后开始对资源进行相关利用。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博物馆科技运用最为普遍和直接的理解。

巴黎圣母院360度内景效果
相对于数千年来的博物馆藏品来说,博物馆的数字化对于传统实体博物滚带来了技术革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数字文物,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呈现,比如我们如今可以通过360观看巴黎圣母院烧毁前的360度实景,去年11月份去世的安德鲁·塔隆(Andrew Tallon), 生前完成了巴黎圣母院的扫描工作,他营建的网站包括教堂各个角度的建筑全景、3D和细节图片。我们如今也可以在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上查看180万件公开文物。依托互联网,搭建数字虚拟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努力开拓数字化管理藏品、展示藏品的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
还例如刚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通过“Opera Omnia”技术应用,对收藏在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重要美术馆的17件达芬奇经典代表作品进行高清拍摄和仿真原大输出,高度还原画面质感与色调色温,将包括《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天使报喜》等17件全球博物馆的藏品集中于一个展览,这在一百年前,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展览主题是“不可能的相遇”。
但是,数字博物馆建设过程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大量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呈现出来的效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交互和现场体验效果差,甚至滥用声光电技术。试想,当观众进入数字博物馆,象征着创新科技的数字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比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更差的时候,观众何以会接受这样的新鲜事物?
新世纪以来,博物馆的技术运用则走向“智能化”,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器获得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一阶段将着重在特定领域实现智能化,主要目的是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智能管理等。

巴黎圣母院灯光秀
而在未来则是“智慧化”,将博物馆知识转化成认知,从而获得智慧,将使得博物馆能够和社会实现高度融合。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阶段的发展,这是程武彦认为的博物馆走到的当下阶段,甚至大部分博物馆还处在“数字化”阶段,所以程武彦提出了“在路上的智慧博物馆”的说法。
在路上的智慧博物馆
关于“智慧博物馆”,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都有各自的探索,比如立陶宛国家立大公宫殿博物馆近些年来在博物馆对公众的智慧服务上多有探索,举办3D灯光表演、采用VR技术展示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活动,从馆舍建筑、互动观念、采用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智慧博物馆的探索。

立陶宛国家立大公宫殿博物馆的新媒体艺术展示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利卡认为,博物馆的智慧服务应体现在博物馆的方方面面,如建筑、展览、教育活动等,以促进观众与博物馆建立密切的关系。他认为智慧的博物馆应提供多种渠道让观众得以参与进来,如开拓展览形式、加强与社区合作等,从而建立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对话,使博物馆与观众更为亲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认为,智慧博物馆指的是能够增强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智慧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博物馆打破障碍的能力,数字化就是为了打破博物馆的地理障碍,提供这种普惠化文化服务,越来越多互动性、多元化数字博物馆的打造能够消除语言、文化的界限和障碍。”她认为,如何创造一种浸入式体验,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博物馆、了解藏品、了解其历史渊源,认识文化自然遗产的价值,从而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最终促进和平。这是全球博物馆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方面则希望智能博物馆能够让全球不同国家的博物馆进行技术合作打造一个全球的博物馆网络。
2014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支持7家省级博物馆作为试点单位,自此开始中国智慧博物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单威在谈及这个话题时认为,建设智慧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大势,博物馆也成为新技术的试验场,众多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VR/AR技术等都在博物馆有所利用。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
单威也谈到,在探索中,中国博物馆也面对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缺乏统一标准、传统博物馆发展理念和传统思维难以适应智慧博物馆快速发展需要、人才经费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同样认同程武彦馆长“在路上的智慧博物馆”的观点:“博物馆与信息技术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应共同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动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促进博物馆之间数据的联通、应用与互鉴。除了信息技术以外,还有大量其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保存历史文物,为公众呈现丰富展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相对来讲,一些博物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面可能还处在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
后记:还是以三峡中国博物馆举例,在一个新的庞大的科技系统之下,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最终目标是让博物馆具有思考理解的能力,实现运行状态、服务能力、突发事件等制度可控,最终达到博物馆与社会的高度融合。而这,将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未来了。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智慧 国家 全球 中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